筆者收藏的一本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歌書,當中收載了不少陳寶珠、蕭芳芳唱的那些六十年代後期的粵語片歌曲。近日試試看書中所載的《劫火紅蓮》插曲(陳寶珠、蕭芳芳主唱),在網上可有得聽。結果發現在You Tube就有。因而決定把這首電影歌曲研究一番。
仔細的端詳過後,發覺這首由李願聞撰曲(相信這裡也就是包辦詞曲)的歌兒頗有可道之處。它亦是詞先曲後的,但在結構上不少地方都很工整,甚是有趣。
相信創作人是以想像來創造出一種古代賣唱的歌唱形式。這形式是人唱四小節的(一句)唱詞便有四小節過門,五「句」唱詞成一自然段落。五句唱詞的落音(煞聲)分別是2、6、5、3、1 ── 五聲音階一個也不少,而過門旋律則總是頂接這些落音。各個過門的節拍基本是一樣的,但由於頂接歌唱部份的落音的不同,五個過門樂句的旋律線條便很不一樣。
歌唱部份的旋律,因受歌詞聲調影響,三個自然段落裡很難見到有重覆之處。但過門部份,三個自然段落正好把第一段重現了兩次!只有個別音符為求變化而出現小小差別。
這種散中有整的結構,雖然不算易上口,過門的音樂卻是較易讓聽者留印象。這讓我想到同期的《女殺手》主題曲,結構上有點點兒相似,縱然《女》相較而言是簡單得多。
阅读(106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