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4-17 09:22:32
其實,《讓風箏飛》裡的風箏也是遠去之物:「童年就如斷線風箏一轉眼就已飄遠,現已自我手中永遠掙脫。」詞人把消逝了的童年比喻為斷了線的風箏,認為「該要放下了」,讓它「蕩進天空那裂縫」。歌詞一方面在追懷童年,一方面也訴說身體已長大而心智尚未長大,很多成年人須具備的素質尚欠奉。
顯見,這是一首「非情歌」,亦再一次說明而今非情歌生產量不少,筆者甚至可以只談非情歌也不虞短缺。但一般歌迷仍然覺得,粵語流行曲情歌氾濫!
仔細玩味《讓風箏飛》,詞人從孩童時代放風箏寫起:「炎夏的空氣,孩童從鼻尖中輕滲熱汗是甜味,曠野裡放風箏嬉戲。」這裡,童子汗是不是甜的不須深究,至少,詞人回憶起這個畫面的時候覺得是甜的就是了,而重點也在強調這甜美的時光吧。
「忘掉的筆記,孩提時踏青草的你現在在何地,悠悠炎夏的風吹走了你」。句中的「你」,應是指「童年」,而「筆記」可能是指「日記」,但「日」字不叶音,只好將就地寫成「筆記」。這一小段,既詩意地說明童年已消逝,亦帶着無限的追懷之情。
詞人接着轉移筆鋒,寫面對成人世界的取態:「何日才像個大人平靜去訣別,激動時,仍能學習到灑脫。天色豈會每日也明亮如晴空,一天總要領略到失望或心痛,當發現昨日似風,美夢也能成空,也要放下不可失控……」這取態是積極融入的。人漸大,煩惱漸多,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學會灑脫,學會諸般社會規範,即使情緒激動也能舉止合乎禮儀不會失控。相信,詞人縱是主張積極融入那一點都不會讓人舒坦的成人世界,實際上也是反襯童年歲月的無憂無慮,更添懷念。
所以詞人在歌中不時跳脫出這樣的句語:「年月似河流,猶如甜睡一刻醒了就是十年後,從前曾摘的花心中卻有」,「童年遠去的風景,夢裡尚看得到!」這不禁讓筆者聯想起早前剛讀過的一闋龔自珍詞:「客氣漸多真氣少,汩沒心靈何已?千古聲名,百年擔負,事事違初意。心頭擱住,兒時那種情味。」是的,李峻一也甚愛龔自珍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