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大人愛想當年,某日飯時閒聊,提起家鄉順德現在早已不養蠶抽絲。聽在兒子耳裡,卻想到,現在的小孩子,也早已不時興養蠶,說着說着的時候,竟還發現小女並不知道蠶吐絲成繭然後從繭中演化出飛蛾來的生物蛻變模式,以前小學的自然教科書都有教授的知識,看來近十多廿年的科學課卻是未必會教授。但為甚麼以前會教,現在不教?
順德女子養蠶為業,經濟富足,梳起不嫁,那是我無從經歷的。但小時候孩子們養蠶為樂,看着幼幼的蟲兒天天吃桑葉,開始有個「蠶」樣,然後有一天忽然不吃了,開始吐絲,作繭自縛,又過了若干天,繭被咬穿,走出一隻飛蛾來。造化之奇妙,小小心靈為之感嘆。
那時候養蠶在小孩之間非常流行,你養我又養,有時還比試誰的蠶快高長大,最快成繭。有求就有供,記得那時賣幼蠶的流動販子也不少,而金魚檔也有兼賣幼蠶的。嗯!這又想起那時養金魚似乎也比現代普遍得多。
為何現在的孩子們不再時興養蠶了?其中的原因可能關乎不少文化「大義」吧!筆者的一點膚淺看法,覺得養蠶其實是「挺悶」的,天天就只是看着蠶蟲吃吃吃,習慣了要新鮮感不斷感官刺激不斷的電視世代和打機世代,哪有這種耐性,他們巴不得蠶買回來五分鐘之後就作繭,再五分鐘就走出飛蛾來。然後,也就不會再買蠶了。
阅读(1609) | 评论(1)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