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10-09 06:57:27
這裡,以筆者愛用的馬定式為例,讓大家看看「撒」在佈局階段中的常見程度。
第一回合 黑f5 白d6
第二回合 黑c5 白f4
第三回合 黑d3 白e3撒
第四回合 黑g4 白g5
第五回合 黑e6撒 白c4雙撒
第六回合 黑g3撒 白f6撒(形成下圖的局面)
從圖中可見,棋盤上現在有五枚棋子是一散度的,它們的座標是:d4、d5、e4、f4、f5。而現在的g6格是白方的凝聚手。按Wzebra程式評估,這是白方微佔一子優勢的難分難解局面。
何妨再多說一遍,在佈局階段施行「撒」手,好處是使自己的棋凝聚程度較高,而即使因而讓對方「用凝」,其「不下之下」的效果常常是遠遜於在中局階段的。
不過,有些凝聚手是萬萬不能讓對方享用的。就以上圖為例,黑方接下來如果下g6,讓白方接下來可下f3這一格凝聚手,黑將大大處於劣勢。這樣的「讓凝」無異於自掘墳墓。
此外,筆者也想到,有時枰中局面未有「撒」手可下,則「下出的一手棋使棋盤上增添了一、兩顆二散度棋子」也許亦是好手,至少那凝聚程度也是相對的強的。然而這也需要較多的觀察。
總括而言,在佈局階段,有所謂「多一散原理」,詳言之就是「多一散度棋子原理」,具體來說就是盡量在開局時使棋步含有產生(一枚以至幾枚)一散度棋子的作用。這樣的棋步,就是上文所說的「撒手」,其好處是常常是吃的散度較少,也較容易把己方的棋子聚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