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讀到一篇網上文章,題目是「詞大過曲的不健康現象」。筆者算是詞評人,對這現象實在也早有所悟。事實上,筆者有時也不想一味談詞,想以文字談談旋律或編曲之類,但單用文字,可以怎樣說得出旋律、編曲的精彩與創新之處?援以譜例,對紙上傳媒是大大不便,何況又有幾個人懂樂譜(聽說現在有些音樂人倚靠得電腦軟件多樂譜也不大懂得寫哩!)此所以形成紙上傳媒不談歌則已,要談便只好談歌詞。
「詞大過曲」是華語樂壇的「外觀」,但內情卻是瀰漫一片作曲人霸權,寫詞人被作曲人欺凌瞞詐是常事。尤其是粵語樂壇,自1980年代起先詞後曲這種創作模式被送進歷史博物館後,填詞人永遠是被動和好欺的。比如說,有甚麼需要修改,歌詞總是首先想及要修改的。
現在的粵語歌製作模式,是曲子寫好後,先找個「影子」詞人填上一個所謂的「Demo」版,供「專業詞人」參考。專業詞人若懶起來完全可以從這「Demo」版摘取一二成句。喜歡寫詞卻要從「影子」詞人做起,現在的填詞愛好者也真命苦。
上文所說的「作曲人霸權」,具體而言就是作曲人常常在寫好一首曲子後,可以同時交予甲、乙、丙以至更多的填詞人來填,卻不必問這些填詞人同不同意,甚至還不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競賽」。這些情況不但在知名度較低的詞人裡經常發生,即使是有名氣的詞人,偶爾也會出現。事實上,現在的電郵科技亦大大助長了作曲人這種欺瞞,把同一音樂檔案傳給多個詞人,就只是按按鈕罷了!「霸權」的另一體現:作曲人有絕對「權利」對詞作評頭品足,可任意着令詞人把詞作改了又改,包括是整篇作品內容完全不同的改寫。
「詞大過曲」的論者的重要觀點是:「美其名是講究歌詞,其實是不斷重覆相同的曲式」。其實筆者也真希望粵語歌詞有「詞大過曲」的日子:由詞人先寫詞,讓不同的作曲人來譜曲,看看哪個作曲人譜得出新意才採用!會有這麼的一天嗎?
按:本文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的「詞話詞說」專欄。見報的標題是「詞大過曲?曲大過詞?」。
阅读(165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