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31446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1-07-20 07:12:21

 

 

  本文昨天發表於《信報》「影音誌」版,見報標題為「呂文成開粵語流行曲風氣」。

 

 

  集體回憶是很潮的名詞,不過集體回憶常常被權力特別是話語權支配,比如當傳媒以至高官都指說顧嘉煇作曲、羅文唱的《獅子山下》主題曲很能勾起港人的集體回憶,也象徵了香港精神,於是大家腦裡紛紛定格在這首主題曲上,再不他想。

 

  《獅子山下》始播於1972年,羅文唱的那首主題曲是1978年以後才加進去的,那麼在開始的六、七年裡,《獅子山下》的片頭片尾播的是甚麼東西呢?一首作品播了六、七年這樣漫長的歲月,難道沒有一個港人能回憶得起來?

 

  敢信是有很多人回憶得起來的,只是都沒有話語權,被抑壓着罷了。揭盅一下,最初幾年的《獅子山下》劇集,片頭片尾播的是廣東音樂《步步高》,乃小提琴演奏版本,它是呂文成的作品。說來湊巧,《獅子山下》先以呂文成寫的曲調作主題音樂,繼而是顧嘉煇的歌曲作品,二人都是香港大眾音樂文化裡的翹楚,但相隔了一代。可是單就對《獅子山下》的回憶來說,香港人是揚顧抑呂!

 

  今年,適逢呂文成逝世三十周年,未來幾個月,會有一兩個紀念他的音樂會舉行。可惜,呂文成生前的世道,不流行頒獎禮,不然,那些港台金針獎、CASH音樂成就獎、藝展局終身成就獎等等,需要用籮來裝。更唏噓的是這些榮譽獎也很少追頒給「祖師」輩,應了一句中國老話:數典忘祖!

 

  說起呂文成,是公認的粵樂(廣東音樂)宗師,由於粵樂在北方也頗有地位,所以大陸的官方雜誌如《人民音樂》,亦不時有專文談呂文成的粵樂創作,這方面,他肯定勝過顧嘉煇,因為《人民音樂》多年來從不見有專文談論顧嘉煇的作品,像是在揚呂抑顧。其實粵樂不過是平民音樂,常常填詞以唱之,呂文成的名作《平湖秋月》、《青梅竹馬》、《漁歌晚唱》等等早就給填了又填,填之不厭唱之不厭,難得大陸的嚴肅音樂界人士不棄,不時褒揚呂氏,但我懷疑執筆者未必知道呂氏的粵樂作品大部份是可唱的。

 

  回望呂文成生前事蹟,其身份豈止是粵樂宗師?他也是粵曲子喉的「達人」,早在1920年代,就憑一把「女聲」名揚港滬及海外。然而他唱粵曲的成就後來漸被自己的粵樂創作成就所掩蓋。大抵,粵曲有唱詞,傳播起來反不及粵樂的無遠弗屆,《人民音樂》再開放都只會談京劇不會談粵曲嘛。

 

  呂文成還有一重身份,那是更被抑壓的。筆者指的是,他是推動早期粵語流行曲的重要功臣。這方面,已故藝評人黎鍵倒是敢於第一個站出來指出:「究其實,在許冠傑之前,呂文成才是早期粵語流行曲之父」。

 

  人,都是立體的、有多樣面向的,偏偏被社會文化的主導力量切割、壓平,大陸音樂界只認呂文成的粵樂宗師身份,至於他的子喉「達人」身份,認者並不多,但情況顯然都比他的「早期粵語流行曲之父」身份要好得多。

 

  呂文成推動早期粵語流行曲的貢獻幾無人知,主因是其時粵語流行曲地位卑下,我們作集體回憶,常常見「卑下」則更為之加幾分「卑下」的色彩!

 

  比方說,我們往往基於「卑下」而認定那時的粵語歌全都是改編的,原創全無,因而便大條道理地看不起。主流的觀點是:第一首具現代流行曲意義的粵語原創流行歌曲是許冠傑的《鐵塔凌雲》(1971年)!但這些看法全是因為對自己流行音樂歷史的無知,再加上無意有意的歪曲,而我們卻是太少人去梳理早年的粵語流行曲發展歷史。

 

  筆者是近期才發現,香港有史以來打正「粵語時代曲」旗幟推出的首批四張七十八轉唱片(出版年份是1952年,明年就是一個甲子了),內裡共八首歌,其中《有希望》和《望郎歸》兩首,是呂文成特別為這批唱片而創作的,當中《有希望》的曲調便頗具現代流行曲意義。如果嫌這首《有希望》流傳不廣,名氣不響,那麼呂文成在稍後一點時間寫的《快樂伴侶》,卻是極負盛名的,而其曲調既是典型的流行曲式AABA亦有頗洋化的旋律線,可見是具備現代流行曲意義的。再者,據可靠的說法,當年打正「粵語時代曲」旗幟出版唱片,呂文成乃是決者策者之一;而後來獲黃霑尊為「粵語流行曲之父」的周聰,當年竟是經過呂文成的推介和支持才得以入行工作的。

 

  在19501960兩個年代,呂文成創作過近三十首粵語流行曲,而也似乎是在他以身作側地努力多寫作品的影響下,多位粵曲界音樂人如梁漁舫、林兆鎏等都興致勃勃的寫了好幾首。

 

  其實,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漫長的二十年裡,怎可能沒有原創?是甚麼原因使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回憶不起五、六十年代的原創粵語歌作品呢?

 

  《蘭亭集序》云:「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但呂文成那一代肯定大大不同於顧嘉煇那一代,更大大不同於伍樂城、Eric Kowk這新一代。呂文成唱粵曲寫粵樂,深深紮根於嶺南音樂的傳統裡,卻又勇於吸收西方音樂元素,《步步高》、《聞雞起舞》(甘國亮編導的電視劇《山水有相逢》曾用作片頭片尾曲)正是他這方面的成功探索。五十多歲後,呂文成卻又可以去搞流行音樂,寫出《快樂伴侶》這樣的流行曲精品,讓人驚訝。而今的香港流行音樂人,誰會是粵曲達人,一個個都只是電子音樂友、爵士友、騷靈友、搖滾友,音樂的根紮在哪兒?

 

  呂文成的三重身份三大成就,屆此去世三十周年的時候,相信還不可以全獲表揚,但期望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實現。

 

 

 

 

 

 

 
 
 
 
 
 
 
 
 
 
 
 
 
 
 
 
 
 
阅读(140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