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2-17 08:17:14
「也不是的,因為不同的旋律編排,能造成不同的感情,所以旋律不是最決定性,編曲才是最能影響歌的主題,例如原本只有四拍的將它分成八拍;或加上些不同的樂器,感覺又不同了。」
一首歌中,旋律與歌詞的比重如何?
「我認為比重是每首歌不同的,主要是看作曲者和填詞者的技巧。一首歌有時是因為旋律動聽而流行,有時卻因為歌詞寫得好而使人記着。所以不論歌詞或歌曲都有可能成為對方的附庸。」
創作初期至現在,風格有甚麼轉變?
「基本上是沒有多大的轉變,但在技方面,初期是比較不成熟。
「我們這一批在學校內讀文學、語文的人,在填詞時往往會用上一些比較文藝腔的詞句,擺脫不了所謂『文藝氣』,但漸漸發覺在社會上,流行曲是商品,而自己所說的是和平常人有距離,即所謂不同語言,跟着自己就會慢慢有所改變,努力用他們的語言,不儘是學院式的文藝腔。另外,每一個寫詞的人都在擔心,在自己寫的詞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老化,不能與新一代溝通。以我自己來說,初期技巧不好,有段時期寫長篇有故事性的歌詞,後又多寫一些個人化的情歌!當然間中亦有些行貨出現。」
填詞時,有沒有受到商業社會的需求所限制,而不能寫些自己想寫的東西?
「基本上,限制是不大的,只有來自自己的壓力。究竟想給多些人看,還是孤芳自賞,不理聽者呢?現在的唱片公司對歌曲亦沒有特別要求商業化。因為一張唱片內有十二首歌,有些是可以不那麼商品化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