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647495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1-01-05 07:41:34

 
  「女子彈箏像私語,《三疊愁》是她,《夜思郎》也是她……
 
  這是作家鍾曉陽的一篇短篇小說《惜笛人語》裡的兩句話。鍾曉陽寫這篇小說的時候還很年輕,雖說她曾接觸過國樂,但連粵曲裡的著名生聖人《三疊愁》和《夜思郎》都知道,一方面可見這兩闋小曲的馳名,一方面也可見鍾氏對粵曲粵樂文化的熟悉。
 
  湊巧的是,《三疊愁》和《夜思郎》都不是原名,而這兩首小曲俱與《蝴蝶夫人》有關的。據筆者考證,《三疊愁》原名《燕歸來》(又名《燕歸人未歸》)是一九四八年拍成的電影《蝴蝶夫人》的插曲,吳一嘯詞,胡文森製譜。《夜思郎》原名《蝴蝶之歌》(注意,《夜》是比《蝴》少一段的,詳見下文),是紅線女主演的粵劇《蝴蝶夫人》裡的新撰小曲,同樣是吳一嘯寫的詞,由馮華製譜。
 
  音樂家馮華獲譽為「二胡王」,但他玩音樂之餘,也曾創作過幾首小曲,《蝴蝶之歌》正是其一,筆者早前已獲他親口證實。此外,筆者也曾在香港電影資料館裡看到一冊電影《瓊蓮公主》(一九五八年九月公映)的特刊,內裡刊載了三首歌曲:《海畔情歌》、《張羽狂歌喚瓊蓮》和《瓊蓮公主舞曲》,俱是吳一嘯作詞、馮華製譜。

 

  回說《燕歸來》和《蝴蝶之歌》,俱是據詞譜曲裡的精品。一般而言,據詞譜曲往往受詞句的粵語聲調所限,旋律結構常顯得鬆散,不易動人。難得的是,《燕歸來》和《蝴蝶之歌》卻能做到曲調婉轉,繞樑三日。料想,這是由於詞人吳一嘯在寫這兩首曲詞時,特別創造出了利於產生好旋律的句格所致。有志於編創新小曲的朋友,宜多注意其中的美妙創造。

 

  有關《燕歸來》的詞與曲,筆者在拙著《曲詞雙絕──胡文森作品研究》及《香港歌詞導賞》裡已說過不少,在此不贅了,本文將集中談談《蝴蝶之歌》。

 

  吳一嘯寫的《蝴蝶之歌》原詞,本來在今時今日是很難找得到的,幸而筆者卻在中文大學的戲曲資料中心見到黃滔編寫的《新增調譜精華》有記載,真個喜出望外。說起來,馮華習慣叫它作《蝴蝶曲》,但黃滔這冊《新增調譜精華》編成於1958年,距離粵劇《蝴蝶夫人》首演的日子約四年多而已,該書用的名字乃是《蝴蝶之歌》,故此相信《蝴蝶之歌》的名字才是正確的。

 

  值得注意的是吳一嘯的詞,末段反覆疊用「蝴蝶」一詞,凡六句中七見:「蝴蝶情誰寄,蝴蝶夢難求,蝴蝶傷心蝴蝶愁,蝴蝶之歌歌不盡,蝴蝶之舞永不休,蝴蝶兒呀,何日成雙到白頭?」這種特殊的句格,筆者相信是很有利於產生好旋律,也相信是吳一嘯有意而為之的。

 

  我們比較一下《蝴蝶之歌》與《夜思郎》的旋律,《蝴蝶之歌》是多出一段來的,所多之處是從「迴舞袖,轉歌喉」至「試問惜花者印象留不留」這一段。這亦能藉以說明《蝴蝶之歌》是原曲,為了取用和流傳之利,把《蝴蝶之歌》居中的一小段刪去,成為《夜思郎》。這樣的刪減新製小曲才為後人所用的例子,實在不少,比如王粵生的《梨花慘淡經風雨》,又或胡文森的《黛玉葬花詞》等便是,兩曲用到一般粵曲去的時候,《梨花慘淡經風雨》會刪去後截的大半部份,《黛玉葬花詞》則會刪去居中的大部份段落,只用一首一尾,小曲的名字也改稱《葬花詞》。其實,黃滔的《新增調譜精華》,也收有一闋《夜思郎》的曲詞,不過黃滔在書裡完全沒有交代《蝴蝶之歌》與《夜思郎》之間的關係,但由此至少知道,早在一九五八年之前,《夜思郎》這個名稱已經出現。

 

  馮華為《蝴蝶之歌》曲詞所譜的旋律,尾段完全不負詞人的刻意設計所託,大多數的「蝴蝶」都譜以「尺工」,這小小音組貫穿整個尾段段落,暗合前人「欲道纏綿須反覆」的表現原理,因而聽來總是委婉而妙曼,唱不住口,一唱再唱。細味這個曲調,其中一個短短的過門:「仜仜士,上乙士」,筆者每每想到日本的著名歌謠《荒城夜月》,其起句的樂音是「仜仜士乙上乙士」。《蝴蝶夫人》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日本,作曲家從日本歌謠裡借來小小音樂元素,毫不奇怪。《蝴蝶之歌》另一過門:「士上五六,反工尺上,上尺六工,反工尺六……」隱含的卻是西方探戈音樂的節拍,可見這首《蝴蝶之歌》在植根於粵調韻味之餘,又吸收了日本和西方音樂的元素,讓聽眾既感新鮮,也分外覺得娓娓堪賞。

 

  關於《蝴蝶之歌》的刪節版《夜思郎》,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粵語流行曲領域裡,曾放過異彩,先後三次給填上歌詞灌成流行曲唱片。這三次分別是李寶瑩主唱的《斷腸人》、麗莎主唱的《恨悠悠》(另有鄭少秋主唱版本)以及郭炳堅主唱的《別離愁》,前兩首填詞者不詳,後一首是郭炳堅自己填詞的。這至少說明當時的粵語流行曲製作人都頗喜歡這個曲子,覺得錄灌成流行曲應可受歡迎。這裡且抄錄《恨悠悠》的歌詞,方便大家欣賞一番:「恨悠悠,相思如扣,一頁頁情史枉空留。望斷夕陽,怎斷愁絲千萬縷,斜陽殘照西風下,惆悵怎忍受?明月難常有,良夜亦難求,誰伴歡笑誰伴愁?簾外驚聽花影動,還道秋客泛歸舟。誰料凝眸處,殘夢徒添恨悠悠。

 

 

  註:本文曾發表在《戲曲品味》2010年十二月號第一二一期。

 

相關文章:

因詞而生的粵調精品:《夜思郎》 

《夜思郎》的原曲:《蝴蝶之歌》 

 

 
 
 
 
 
 
 
 
 
 
 
 
 
 
 
 
 
阅读(2001) | 评论(8)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11-01-12 00:05:4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hinaunix网友2011-01-12 00:05:4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hinaunix网友2011-01-12 00:05:4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hinaunix网友2011-01-12 00:05:4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hinaunix网友2011-01-12 00:05:4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