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1-04 08:20:23
不要說你不了解愛情,不知道甚麼叫做愛情──誰又真正了解愛情、真正知道?愛情是多面的,有時是「欲斷何曾斷,云深亦未深」;有時是「愛恨交織,刻骨銘心」;有時是為了匆匆一瞥;有時卻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無論是哪一面、哪一種,愛情絕不是「坦坦白白」的,它有更深一層的感覺。因此,「哥愛妹來妹愛哥」或者「哥仔呀靚呀靚得妙,引動我思潮」諸如此類的情歌,已經被潮流淹沒。今天,出現在粵語歌曲中的愛情,是另一層面的文化。
壹
任何階段均有本身的文化背景,假如時代進展而自己趦趄不前,必將脫離生活、脫離人群。七十年代的香港,卻仍然有人抱着三寸金蓮以及鴛鴦瓦,企圖將才子佳人搬入流行歌曲中,將新舊兩種文化生活揉合。最具典型的代表,就是葉紹德。
葉紹德筆下的愛情,愁苦的一面是「月缺」、「花殘」、「夢短」、「腸斷」;歡欣的一面是「桃嬌」、「李艷」、「春宵」、「情醉」。例如他的一首《春殘夢斷》:「……勞燕分飛/腸斷朝夕盼/人遠夢短/方知相會難……/愁壓春山/情斷鴛鴦冷……/三春去/月缺花又殘/兩字緣慳/無淚哭聚散。」
又如另一首《人月雙圓》:
「新雨晴/桃嬌李艷/夜鶯柳浪唱不斷……/花前同對月/最動人春宵美麗畫圖輕輕展……/並肩對月訴人願/花為合歡放/枝成連理願……情醉世外桃源/春心理還亂……/一生永相棲/期效樑上燕……」
這種「愛情」予人的感覺,大概是想投考演員,希望有機會參加古裝粵語電影的演出吧!
(羅前輩對葉紹德的月旦,不由得想到近年的中國風,雖不會再見三寸金蓮,鴛鴦瓦卻肯定不少,在現代流行曲裡見到「古裝」或「古人」,有何不可?都只是潮流與身份感覺罷了!再說粵劇粵曲衰極又稍旺,從來離不開才子佳人,以古喻今諷今?今,同樣又有何不可呢?)
貳
和葉紹德相反的,是黃霑,他是第一個將粵語流行曲歌詞面貌翻新及注入新血液的寫詞人,他的愛情詞,深入淺出而又共通,道出我們平常的感覺,黃霑筆下的愛情,是活生生的、與時代脗合的,這與他的經歷和體驗不無關係。
黃霑的「愛情」並不僅限於一面,正如我們有「初識」的喜悅,有「相思」的痛苦、有「無可奈何」的捨棄;輕輕的歏息或是渾忘所以的歡快。看黃霑寫的 詞,等於聽着自己的心聲。例如《不可以逃避》:
「從一聲風裡嘆喟/從一首詩中佳句/內心中都會/都會記起/從一句親切的說話/從一點溫馨關注/內心中思憶起/不可以逃避/原是要遺忘/再不想起你/但我心裡偏偏記起。」
以上不過是黃霑眾多言情歌詞中的一首,但單單一首,便已足夠讓你知道:愛情,有時是甚麼樣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