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0-09-18 14:03:52
我常說現代的中國小調諸如《似是故人來》太工整,像是作曲人趕下班寫出來的,缺少那份千迴百轉的特質。事實上,《似是故人來》的音調要牢記甚易,而且記下來以後是難以丟失的。
好記難記,看來是辨別中國小調夠不夠婉轉的一項宜有的考察,雖然準則難定。此是感悟之一。
今天《明週》乙冊,有一篇說到台灣街頭藝人政策比香港先進得多之文章。剛當了個把小時街頭藝人的我,深知香港沒有甚麼空間能容納街頭藝人,尤其是要嘈喧巴閉的音樂藝人。昨晚在我之前,是兩女子一琴師的歌唱表演,由於用上擴音器,唱了十來分鐘便有警察到場,明顯是收到附近有人投訴「噪音」太大。
那篇文章裡說到一個有趣的實驗,謂英國曾找來一位著名小提琴家,扮成遊民在地下通道裡演奏,結果途人都是如常走過,沒有察覺這位名家的琴藝之超卓,所以這位音樂大師的「收入」並沒有因為琴藝出色而變多。顯見,同樣的藝術表演有時會因為時空情景或行銷宣傳而使差異變得差天共地。
香港經常自詡國際都會,但街頭表演的政策卻一點都不「國際都會」,願為政者能「亡羊補牢」。
也許,有一天香港街頭表演法例完善,亦有益於筆者。妻子常謂:他日必須她先走,若是,一個孤獨老頭,拿着洞簫在街頭表演一下,亦屬不錯也矣。問題是,簫藝可能連當個街頭藝人也未夠資格……此是感悟之二。
話說回昨晚,所備的曲目都吹過後,便自己隨心所欲的想到哪曲吹那曲,又即場讓觀眾點曲,如此自娛娛人,其樂融融。也相信,洞簫聲量小,除非夜深人靜,否則在街頭演奏,鮮會遭投訴「噪音擾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