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日前在浸會大學參與了一次「好書會」的活動,座上有參與者問,而今香港紙上傳媒的樂評生態環境問題。又有問到詞評人的傳承問題之類。
香港紙上傳媒當前的樂評生態自是讓人搖頭不已。記得當天我說,香港最頂尖的樂評人是馮禮慈,試問現在可以在哪份報紙讀到他洋洋灑灑的千言樂評呢?
時代變了,是一個紙上傳媒極其欠缺樂評的氣候,這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至於詞評人的傳承問題,我是想都沒有想過。尤其當有人說到《香港歌詞導賞》裡選的歌詞作品都比較「老餅」,筆者立刻想到,當下的歌詞作品,應該由當下的「文藝青年」來評寫。正如198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歌詞傑作由廿來歲的、文字素養極佳的林夕來評寫,最是適合。
初十年代的歌詞傑作,筆者覺得也該由八十後的青年人來評寫最是適合,難道當中沒有文字素養較佳的後生一輩嗎?
紙上傳媒沒有樂評不是問題,君不見當年林夕的詞評其實只是發表在《詞匯》(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自行創造的一個發聲空間)上,但影響深遠。而今,網上可供發表的地方多着嘛。
阅读(232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