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10-19 07:35:24
寫到這裡,記起填詞人潘偉源寫的一篇文章,那是發表於
重翻年前為週報寫的稿,發覺當年的人,對中文歌歌詞多少有些鄙視,但到如今,不少衛道之士及有學養的新一代,已經大大地改變了對中文歌詞的態度,不但不鄙視,反而逐漸重視了,相信除了一些食古不化的老頑固,才會盲目地對中文歌詞嗤之以鼻。
為甚麼我有以上的感覺呢,當然是有憑有據才如此立論的。
第一,類似早期那些粗俗的歌詞已不復多見,不但沒有人去承繼之衣砵,甚至當年通俗派的祖先亦已改變風格,轉寫白話文言一類,歌詞中的方言俚語已大大減少。
第二,舊式許冠傑一派歌手已經式微,夏金城、尹光一類歌手歌曲已極少在電台播出,而側聞許冠傑亦已從《紙船》開始,漸改以前的形象。
第三,不少討論中文歌詞的論文、文章先後在一些普遍視為正經的刊物出現,如教育署的《中文通訊》、大學生編輯的《學文》等。
第四,不少機構先後舉辦歌詞創作比賽,而學生參加者眾,可見中文歌詞力量已滲入校園,學生除有興趣外,並視之為榮。
第五,以本人而言,曾先後多次與中文大學的同學們座談,題目為「流行曲詞作為教材的可能性」、「歌詞與教育的關係」、「兒童歌曲對兒童的影響」、「歌詞能否反映社會形態」等等,此等訪問,俱會紀錄作出報告。由此可見,中文歌詞漸漸登上大雅之堂,成為正經文學創作。
第六,已經有些大學教授、講師,對個別中文歌詞作出評論,不再是不屑一顧的態度。
第七,一些古詩古詞,重譜新調,仍然受落流行,例子
第八,不少以前遮遮掩掩,以寫歌詞為恥的「高尚人」,現在都敢以真面目示人,並感到自豪及風光。
第九,不少歌手都在社會上取得受人重視的地位,藝人不再是只供娛樂那麼簡單。
第十,主辦填詞比賽的機構已經有區議會、政務署、宗教組織、大專團體等,不再只是娛樂機構。
基於以上各點,本人隆重而又高興地宣佈,粵語流行曲歌詞,已經是一股不可侮的力量,已經是一項受尊敬的文學創作。
讀潘偉源這篇文章,有個感覺就是,似乎粵語流行曲歌詞能「升呢」(升level)的條件之一便是歌詞中的方言俚語使用要大大減少,不然就會停留在尹光、夏金城的水平。但這一點亦正好說明在香港人心目中,「真粵語歌」的地位總是及不上「假粵語歌」的。
chinaunix网友2009-10-20 12:37:07
接受粵語俚語入詞嘅人數,應該同接受粵語寫文章嘅人數成正比。見到書店嘅書99%都唔會以粵語入文,就唔難理解點解粵語歌詞並非真粵語喇,皆因聽衆大多視粵語歌如朗誦,而非日常生活對話。 其實寫歌詞,無論係粵語嘅用字如「咁」「嘅」「佢」之類抑或係普通話嘅用字如「的」「麼」「了」「嗎」,似乎都係用得越少越好。所以我最鍾意嘅都係好似《兩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一類嘅詞。
chinaunix网友2009-10-20 12:37:07
接受粵語俚語入詞嘅人數,應該同接受粵語寫文章嘅人數成正比。見到書店嘅書99%都唔會以粵語入文,就唔難理解點解粵語歌詞並非真粵語喇,皆因聽衆大多視粵語歌如朗誦,而非日常生活對話。 其實寫歌詞,無論係粵語嘅用字如「咁」「嘅」「佢」之類抑或係普通話嘅用字如「的」「麼」「了」「嗎」,似乎都係用得越少越好。所以我最鍾意嘅都係好似《兩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一類嘅詞。
chinaunix网友2009-10-20 12:37:07
接受粵語俚語入詞嘅人數,應該同接受粵語寫文章嘅人數成正比。見到書店嘅書99%都唔會以粵語入文,就唔難理解點解粵語歌詞並非真粵語喇,皆因聽衆大多視粵語歌如朗誦,而非日常生活對話。 其實寫歌詞,無論係粵語嘅用字如「咁」「嘅」「佢」之類抑或係普通話嘅用字如「的」「麼」「了」「嗎」,似乎都係用得越少越好。所以我最鍾意嘅都係好似《兩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一類嘅詞。
chinaunix网友2009-10-20 12:37:07
接受粵語俚語入詞嘅人數,應該同接受粵語寫文章嘅人數成正比。見到書店嘅書99%都唔會以粵語入文,就唔難理解點解粵語歌詞並非真粵語喇,皆因聽衆大多視粵語歌如朗誦,而非日常生活對話。 其實寫歌詞,無論係粵語嘅用字如「咁」「嘅」「佢」之類抑或係普通話嘅用字如「的」「麼」「了」「嗎」,似乎都係用得越少越好。所以我最鍾意嘅都係好似《兩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一類嘅詞。
chinaunix网友2009-10-20 12:37:07
接受粵語俚語入詞嘅人數,應該同接受粵語寫文章嘅人數成正比。見到書店嘅書99%都唔會以粵語入文,就唔難理解點解粵語歌詞並非真粵語喇,皆因聽衆大多視粵語歌如朗誦,而非日常生活對話。 其實寫歌詞,無論係粵語嘅用字如「咁」「嘅」「佢」之類抑或係普通話嘅用字如「的」「麼」「了」「嗎」,似乎都係用得越少越好。所以我最鍾意嘅都係好似《兩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一類嘅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