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10-07 08:38:20
這是眾多展板之一,介紹「抽香雞」遊戲
我走到揭幕儀式舉行的地方,嘉賓有劉天賜、林超榮等。他們說到小時候,社會毫不富裕,小孩子都是從垃圾堆裡找玩具,但卻能充滿樂趣,也充滿創意,比如用隨處可拾到的雪條棍(冰棒棍),就能拼合成很多玩具。可而今的小朋友,卻是玩具堆裡滿是無用的玩具垃圾。說來真像是今不如昔似的。
儀式上,主持請嘉賓們示範玩一些昔日兒戲,卻也有尷尬時刻,比如當說到跳橡筋繩,眾人想示範如何跳,卻沒人記得起當年花式多多的跳法。唉!也不過是自己小學時候仍然非常受女孩子鍾愛的充滿創意與活力的遊戲,現在竟有失傳之虞!
林超榮與另一位嘉賓示範踢毽子
展場上筆者童年時候非常鍾愛的紙板足球,
那時,用了十二種不同顏色的咭紙,編製成當時十二隊甲組足球隊,在每張紙板球員上寫上球員的姓名,還有後備。
遺憾的是那時只能自己一個人玩,別無兄弟一起也。
談到昔日的童玩,筆者自己多年來都很為意地收集有關的資料,原因大抵是也很緬懷昔日的兒童遊戲,何況自己玩過的都不多。比如下圖所示的幾本書,就是筆者有關童玩的收藏品之一,那本《中國童玩》,是台灣漢聲出版社出版的,其內容比起今次的「香港昔日兒童遊戲展覽」豐富得多了。其餘兩本小書《舊時兒戲》和《女子遊藝》,內容也是非常充實的,讓讀者很好地重溫許多跡近失傳的遊戲文化。
從報上剪存的也不少,稍為檢閱一下,就有:
失落的文化 麵人的悲哀
被遺忘的兒童玩意
張達明:如何製造幸福牌玩具 明報周刊(期數不詳)
民間藝術 薪火難傳
這個年代的玩具都太冷
香港吉卜賽:消亡中的民間藝人
看來,紙上傳媒每幾年就慨嘆一次傳統遊戲文化的失落,瀕於失傳。然而,時代巨輪滾滾向前,是顧不上這些弱勢的行將湮沒進歷史長河裡的遊戲文化的。事實上,要是真的有心保存遊戲文化,報社何不闢設版面,每期以一整頁去介紹一種舊時兒戲呢?就說《明周》罷,我寧願看舊時兒戲也不看志雲飯局啊!
回說今次的「香港昔日兒童遊戲展覽」,據說舉辦的目的是在於讓小朋友認識許多舊日好玩的遊戲,啟發兒童思維及發掘內在潛能等等。但為期只有六個星期。筆者甚是貪心,如果展期長些更好,內容當然也希望大大地豐富些。說到底,香港人應該有自己的玩具書《香港童玩》或《香港舊時兒戲》。由此筆者又想到小時候都很喜歡跟大夥玩「兵捉賊」,「何濟公」,而「兵捉賊」玩之前則以「點指兵兵」(有說應是「點指兵丁」)、「點點賊賊」來分配兵賊成員,這些,現在的小孩可有傳承呢?再沒有書來記載一下,再過多年,真會失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