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8-05 06:53:59
「你有數算過你每天花在閱讀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時間嗎?用戶創作內容是新媒體的營養,它被定義為由終端戶貢獻的媒體內容,如You Tube、Wikipedia、Flickr、Wordpress、Forum、Twitter等皆為UGC的集中發布地。……互聯網的出現開始改變用戶的習慣,UGC逐漸變成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資訊。閒時跑到香港討論區吹水聊天,用Twittefon於微網誌Twitter隨時用手機更新狀態,午飯時間走到DCHome『補習』一下攝影技巧,傍晚時分就用Openrice搜尋日本菜好吃的地方,回家打開Xanga撰寫網誌,然後登入You Tube看熱門短片,之後當然少不了上Facebook了解一下朋友的近況。整天的生活離不開由網民主導的UGC內容,大家把所知所聞無私地透過不同的網絡工具發放。UGC把從前由少數控制者集中灌輸資訊的時代,慢慢移向由廣大用戶群集體智慧創作的時代,你大可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去閱讀,而不是被動地去接收。」15
科技日新月異,幾年前,網誌還算是挺新鮮的事物,但發展到今天,卻已有點暮氣。但估計當不會先於傳統媒介式微。誠如韋小婷所描繪的UGC生活範式,網誌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故此網誌依然是現代人生活裡非常重要的生活實踐形式。
經過前文六個章節分別從書寫限制、小眾趣味社群、遊戲、表演、中介、語藝、信任、消費等角度來審親網誌書寫,筆者有如下的結論:
網誌書寫肯定比傳統紙上媒體少限制,自由則大得多,可以讓書寫者盡情滿足表演慾與自戀以至作種種的生活預演,充當既私人又公開的資料室;有利於小眾趣味社群的聚合,也有利於小眾文化的保存與研究。無疑,它沒法逃離中介過程,跟消費也難以脫鈎,但網誌書寫者如果選擇不管中介也不管消費,也無不可,名利的約會,赴不赴的選擇權還是在網誌書寫者的一邊。
笛卡兒(Descrates)曾說:「我思故我在」,也曾見到有人說:「我blog故我在」16。筆者感到這種模仿說法並不誇張,而且很是同意,因為網誌書寫是建構自我的一件工具,也是建構集體智慧的一磚一瓦。
註釋:
1. 中文譯本據《媒介概念十六講》,陳玉箴譯,台灣韋伯文化2003年1月初版。
2. 饒原生著,《世事新語 ── 改革開放30年流行詞的廣東樣本》廣東省出版集團新世紀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頁239。
3. 「從發展到卓越」,《明報周刊》2111期(
4. 「導演、音樂人、插畫師:年輕人爭取機會實踐創作理想」,《明報》
5. 同註釋1,頁152。
6. 有關「華容道」遊戲的種種可參看筆者的網誌的「華容道」文件夾,網址為:http://blog.chinaunix.net/u/14418/article_110750.html
7. 同註釋1,頁114。
8. 同註釋1,頁103~104。
9. 同註釋1,頁98~99。
10. Roger Silverstone,《Why Study the Media?》,中文譯本《媒介概念十六講》陳玉箴譯,台灣韋伯文化2003年1月初版,頁44。
11. 同註釋2,頁239~240。
12. 同註釋2,頁240~241。
13. 韋小婷「你是傳媒」,《信報》
14. 同註釋10,頁117~118。
15. 同註釋13。
16. 這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