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到演藝學院欣賞免費音樂會,是由演藝學院的學生組成的中樂團演出的《粵海琴思 ──李季忻(李助炘)作品音樂會》,李季忻的作品,建基於廣東音樂之上,好些作品更是把傳統的廣東音樂樂曲改寫成大樂團演奏的版本,如昨晚演出的高胡與樂隊《雙聲恨》、椰胡與樂隊《絲絲淚.三疊愁》及大橫笛與樂隊《妝台秋思》等,就是這類作品。
自近年開始明白廣東音樂裡的乙反調是甚麼一回事以來,昨晚是首次聽到這麼多的傳統廣東音樂樂曲改寫成大樂團演奏版本,因而也份外感到傳統乙反調在大樂團文化的領域裡只能被迫變形。
文首提及的兩首樂曲高胡與樂隊《雙聲恨》,椰胡與樂隊《絲絲淚.三疊愁》,原本就是屬於傳統乙反調的風格的。但改寫成大樂團演奏的版本,由於大樂團裡所有樂器都是用十二平均律的,作曲家為了用得上和聲技法,「反」音只得奏十二平均律的4音,而「乙」音則奏成十二平均律的降7音,實際效果是音階向上移了一級,調性則傾向變成西洋小調。
這樣處理,失去的是那點點微妙的傳統韻味,得到的是豐富的大樂隊音響效果。不過,中樂團是仿西方管弦樂團的產物,在樂器品種間的融和方面,其實始終不及西方管弦樂團的,所以以中樂團奏的很多大型樂曲作品,常有樂器「吵架」的問題,殊屬憾事。昨晚的演出,偶然也會予筆者這種感覺。
可以說,傳統的乙反調廣東音樂樂曲,處在當代的音樂環境,都變成「一曲兩制」:可以用傳統的小組形式,以傳統的音律奏出;也可以用大樂隊形式,以西洋小調的調性奏出。事實上,五十多年前,王粵生寫的電影歌曲《懷舊》,就是如此這般的「一曲兩制」,讓大家隨意選擇。香港人的靈活「執生」,於此亦有反映矣!
阅读(1916) | 评论(14)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