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3-03 12:19:20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
碧知湖外草,紅見東海雲。
竟日鶯相和,摩宵鶴數群。
野花乾更落,風處急紛紛!
黃永武謂:
細察全詩,的確後面七句都是切緊着「晴」字下筆,也就是以題目「晴」字為主調來統一整體的。所謂新晴的「錦繡文」是哪些景象呢?碧色的知道是湖外草,紅色的是望見了東海的雲,一碧一紅,是強烈對比的色調,十分鮮明。而近處有鶯啼相和,是久雨新晴,初試着快樂的啼聲;遠處有鶴群摩霄,也因久雨新晴,一展那蝸居已久的風翎。至於野花因放晴而乾落紛紛,無一不是「晴」,更為「初晴」、「新晴」。浦起龍稱讚本詩「妙在語語新晴」,正指出了統一的主調……
這讓筆者想到中國民間音樂,旋律結構上看上去常是比較冗長鬆散,但民間音樂家卻也常以一種「固定貫穿」的手法來增加旋律結構的統一感。而這「固定貫穿」卻與上述的「一字血脈」或「一字為綱」的詩法十分相似。
近期筆者研究因詞而生的廣東音樂,便發見
以下是兩首歌曲的小小譜例分析:
從上面譜例分析可見,兩首歌曲都像是把一開始的幾個音視作「血脈」,讓它在其後的樂句裡反覆出現,甚至也可以跟西洋音樂的「動機」概念相提並論,只是,它又明顯不同於「動機」作曲法。
當然,《胡地蠻歌》的「固定貫穿」,不僅是緣於曲詞「一呀葉」而生的「工尺乙士」這組小音群;它那優美的過門樂句,在歌曲裡反覆出現,亦同樣屬「固定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