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38162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9-03-03 12:19:20

 
  重讀台灣學者黃永武的大作《詩與美》,說到「詩的形式美」時,有一項是「『統一』是呈現整體性格的靈魂」。在該節裡,黃氏說:「古人雖沒有『變化中的統一』這樣明晣的名詞,但早已發現這種『統一』技巧的重要性,古人稱之為『一字血脈』或『一字為綱』。如袁枚在隨園詩法叢話中,引蔡及心的蔡氏雜抄,就說:『起聯用一有意字,下皆此字行其中,謂之血脈』。所謂用一個『有意字』,就是指促使全詩統一的『主調』,所謂『下皆此字行其中』,就是處處能暗藏這主調,達成統一和諧的目的。」
 
  那蔡氏曾舉了兩首詩為例,一首是杜甫的《晴》詩: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

      碧知湖外草,紅見東海雲。

      竟日鶯相和,摩宵鶴數群。

      野花乾更落,風處急紛紛!

 

  黃永武謂:

  細察全詩,的確後面七句都是切緊着「晴」字下筆,也就是以題目「晴」字為主調來統一整體的。所謂新晴的「錦繡文」是哪些景象呢?碧色的知道是湖外草,紅色的是望見了東海的雲,一碧一紅,是強烈對比的色調,十分鮮明。而近處有鶯啼相和,是久雨新晴,初試着快樂的啼聲;遠處有鶴群摩霄,也因久雨新晴,一展那蝸居已久的風翎。至於野花因放晴而乾落紛紛,無一不是「晴」,更為「初晴」、「新晴」。浦起龍稱讚本詩「妙在語語新晴」,正指出了統一的主調……

 

  這讓筆者想到中國民間音樂,旋律結構上看上去常是比較冗長鬆散,但民間音樂家卻也常以一種「固定貫穿」的手法來增加旋律結構的統一感。而這「固定貫穿」卻與上述的「一字血脈」或「一字為綱」的詩法十分相似。

 

  近期筆者研究因詞而生的廣東音樂,便發見一兩個很突出的例子,一個是《胡地蠻歌》:「一葉輕舟去,人隔萬重山……」(這樣著名的先詞後曲作品,請問寫詞人和作曲人是誰呢?為甚麼我們又沒法立刻答出來呢?),一個是《春花秋月》,是七十年代後期黎小田據李後主的詞譜成的歌曲,原是電視劇《李後主》裡的插曲,後來徐小明和柳影虹都重新灌唱過。

 

  以下是兩首歌曲的小小譜例分析:

 

 

 

 

  從上面譜例分析可見,兩首歌曲都像是把一開始的幾個音視作「血脈」,讓它在其後的樂句裡反覆出現,甚至也可以跟西洋音樂的「動機」概念相提並論,只是,它又明顯不同於「動機」作曲法。

 

  當然,《胡地蠻歌》的「固定貫穿」,不僅是緣於曲詞「一呀葉」而生的「工尺乙士」這組小音群;它那優美的過門樂句,在歌曲裡反覆出現,亦同樣屬「固定貫穿」。

 

 

 

 

附全首《春花秋月》的詞譜:

 

 

 
 
 
 
 
 
 
 
 
 
 
 
 
 
 
   
阅读(214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