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2-17 07:08:33
演技只可以是精湛的、爐火純青的,不可能用「強如鋼」去形容。演技可以是精湛得連自己也「瞞騙了」,怎可以是「收買了自己」。
這封給徐詠璇的讀者信,其中的措辭頗是熟悉。是的,記起林夕的前輩盧國沾,在七十年代後期的一首《相識也是緣份》,詞裡有一句「分手也是緣份」,當時就曾有人公開批評,從來只有「相識是緣份」,卻沒有見過「分手是緣份」……這個批評,盧國沾耿耿於懷幾十年,直到最近,有唱片公司替他推出個人作品集,他還重提這件事。像這類批評,在盧國沾身上也不是唯一的,像有一次替麗的劇集《大昏迷》寫的主題曲,由關正傑唱的,歌名叫《怎麼意思》,便被批評不合語法,一般是「甚麼意思」,怎可以寫「怎麼意思」呢?
那讀者P君推崇的另一位前輩詞人黃霑,受類似的批評亦不少,如早年的名句「變幻原是永恆」,就頗受非議。又有一句「四海家鄉是」,亦有人批評為了押韻,便把句法扭曲。
詩歌創作,不管讀者作者,其實都很渴求能鑄新辭,但有時過於尖新,道前人所未道,卻會受許多非議。不過,有時有些並非新辭,只是批評者自己未見過,以為是新辭,在這種情況下,最易錯誤抨擊。例如徐詠璇在專欄裡便指出,
於此可見批評歌詞,實在不是可以率意而為的事,以筆者自己的感受,是越來越不敢下筆去論歌詞,跟青年時代的縱情評議,非常不同。
「花枝擠天地」,可不可以這樣寫?天地如許大,獨無容身處,古人都有這種寫法,而幾枚花枝,硬要在窄小的奇異空間裡擠出屬於自己的天地,實在是很奇幻的筆法!又比如「演技」,我想當初古人以「爐火純青」來比喻的時候,也可能有人感到新得不能接受的。「演技」和「爐火」的共同點是甚麼以至可以這樣比喻?「鋼」是要以「火」煉的,其實也跟「爐火」有關啊!
其實我一直沒有看《珠光寶氣》,也一直沒聽過趙增熹和林夕合作寫的主題曲,看了徐的專欄,才好奇的到Youutube找這首歌來「看看」,不過,筆者先試着不看歌詞的去聆賞,發覺歌詞在這種情況下,有半數的內容是聽不清在唱甚麼的,比如開始的「花枝擠天地」,又比如詞中許多玩「諧音」、「同音」字的地方,根本沒法確定唱的是甚麼字。在這方面,筆者倒覺得是一個問題。流行曲歌詞的理想寫法畢竟還是一聽就能聽到唱的是甚麼字詞,如果事必要看歌詞才懂得唱的是甚麼,總覺不大理想。
另一方面,筆者察覺,電子傳媒與唱片業竟能讓一首其實是頗深奧的曲詞每天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播放,真是異數!走筆至此又想起去年辭世的羅鏘鳴前輩,當年他以周慕瑜的筆名為甄妮、薰妮等幾位歌手寫的歌詞,因為「深入深出」,市場反應慘淡,只贏得寥寥的歌詞「知音」人。而今林夕「真福氣」,香港人「真福氣」,莫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錯過了這一刻不知誰擠出來的奇異天地。
chinaunix网友2010-03-17 12:38:15
看黄老师言“流行曲歌詞的理想寫法畢竟還是一聽就能聽到唱的是甚麼字詞,如果事必要看歌詞才懂得唱的是甚麼,總覺不大理想。” 初初看上去确实如此,但深究一下,却叫人觉得矛盾。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可以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是不是为了配合大众口味,每每将那些“晦涩”词句从原定的表述中抹去? 这其中的平衡拿捏,又该如何是好?
chinaunix网友2010-03-17 12:38:15
看黄老师言“流行曲歌詞的理想寫法畢竟還是一聽就能聽到唱的是甚麼字詞,如果事必要看歌詞才懂得唱的是甚麼,總覺不大理想。” 初初看上去确实如此,但深究一下,却叫人觉得矛盾。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可以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是不是为了配合大众口味,每每将那些“晦涩”词句从原定的表述中抹去? 这其中的平衡拿捏,又该如何是好?
chinaunix网友2010-03-17 12:38:15
看黄老师言“流行曲歌詞的理想寫法畢竟還是一聽就能聽到唱的是甚麼字詞,如果事必要看歌詞才懂得唱的是甚麼,總覺不大理想。” 初初看上去确实如此,但深究一下,却叫人觉得矛盾。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可以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是不是为了配合大众口味,每每将那些“晦涩”词句从原定的表述中抹去? 这其中的平衡拿捏,又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