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12-31 08:06:19
自問一下,為甚麼這樣熱衷去追溯1974年以前的早期粵語歌的歷史。一大原因是有感於很多人身為香港人,都對這段時間其實不短的歷史不大了了,甚至有許多誤解。
陸游詩說:「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但關於已經形同於死掉的早期粵語歌,它的是是非非,又怎能坐視不管?因為誤解了早期的粵語歌歷史,也就等於誤解了自己本土的音樂文化,這種狀況,實在不好。
話又說回來,有時歷史真相真是少數人才會明辨的,對大多數人而言,古代人物都不過是演義與傳奇裡的主角配角,悉隨人們編造。看看才不過去世五十年的唐滌生,在舞台上竟變了是南海十三郎的徒弟,還有很多觀眾信以為真。
是的,身後是非誰管得。甚而,有時是身前是非也難管,以筆者那笨拙的人生智慧,還是管早期粵語歌的「身後是非」較適宜的。
chinaunix网友2009-01-17 21:28:17
「行行重行行」之「重」,學生覺得似應作「重複」之「重」,故粵音亦易讀如「蟲」。如《全宋詩》載趙蕃詩卷五《次韻和答周伯壽送行》有「……此意可虚辱,不然讵为荣。去去复去去,行行重行行。」從後兩句見,其「重」字宜為「重複」之「重」。 葉嘉瑩曾賞析《行行重行行》一詩,謂「“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而且,如果你的内容果然很好,你的声音果然能配合你的感情,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法则也一样能写出好诗。“行行重行行”,就完全不符合格律诗的法则。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一点儿也没有声音的起伏和间隔。然而我说,正是如此,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如「五字全是陽平聲」所言,則「重」之粵音亦宜讀為低平聲了。 詩末「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這幾句話還是挺耐人尋味的,特別是最後一句。那首詩中說的
chinaunix网友2009-01-17 21:28:17
「行行重行行」之「重」,學生覺得似應作「重複」之「重」,故粵音亦易讀如「蟲」。如《全宋詩》載趙蕃詩卷五《次韻和答周伯壽送行》有「……此意可虚辱,不然讵为荣。去去复去去,行行重行行。」從後兩句見,其「重」字宜為「重複」之「重」。 葉嘉瑩曾賞析《行行重行行》一詩,謂「“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而且,如果你的内容果然很好,你的声音果然能配合你的感情,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法则也一样能写出好诗。“行行重行行”,就完全不符合格律诗的法则。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一点儿也没有声音的起伏和间隔。然而我说,正是如此,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如「五字全是陽平聲」所言,則「重」之粵音亦宜讀為低平聲了。 詩末「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這幾句話還是挺耐人尋味的,特別是最後一句。那首詩中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