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6988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12-27 08:06:24

 
  瀏覽《中國音樂》2008年第三期,對其中的兩篇文章都頗感興趣,一篇為「論琴箏審美的雅俗分野」(頁110 ~ 114),一篇為「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散板音樂」(頁257 ~ 259)。
 
  古琴雅而古箏俗,的確是個很常見的現象卻鮮有人去探討箇中的緣由與意義的。筆者尤其注意到該文作者關孟華在文中所指出的一點:在中國音樂史上,文人是音樂理論建設的主力軍,任何一個音樂品種,如果沒有文人音樂家理論家的參與,那麼,它的理論建設必定是空白或貧弱的,只能在自生自滅或口傳心授的模式中傳承發展。因為理論的總結,必然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抽象分析能力,而這些條件,在中國古代也只有文人方能具備。
 
  中國古代的箏樂,正因為不受文人音樂家重視,加上歷代彈箏者多數地位、文化水平有限,所以自古以來箏樂的理論非常貧乏。
 
  古琴與古箏,前者備受文人推崇,後者備受文人輕視,結果在審美範疇上,兩種樂器也有很不同的呈現。古琴重「古」、「淡」、「清」,古箏卻是「新」、「繁」、「妙」。此外,古琴永遠是「小圈子」的,遠離塵囂的,古箏卻是屬於俗世的,入尋常百姓家的。

 

  關孟華在文末裡還說:在評價一件樂器的地位和功能時,不能簡單地以雅俗之分或受眾多少之分來代表好壞或高低貴賤,雅俗各有其表現特色和受眾範圍,各有其特定的藝術品味和存在價值,互相不能取代,更無高低文野之分……在古代,文人常會重雅輕俗,這種態度是偏頗的。而今天,也常會因一味求俗和追求商業效應而忽視了雅的音樂,這同樣是不對的。輕雅和輕俗,都不符合多種社會階層的文化需求,都不利於傳統音樂的正常發展,因為雅音樂和俗音樂共同築成了中國傳統音樂的正常發展,正是因為這些雅音樂文化和俗音樂文化的共榮共存,才發展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才成就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博大精深。

 

  這說法真不錯,但對於個人來說,有偏好是難免的,而在某時某地,有主流有末流亦是自然現象。所以筆者覺得偏好還偏好,潮流還潮流,總要懂得甚麼時候需要持平看待,明白音樂藝術無高低文野之分。

 

  另一篇是向乾坤寫的「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散板音樂」,讀之才醒悟到散板音樂原來是西方音樂裡很罕見的音樂表達方式,而在西方的鋼琴作品裡,可說是根本沒有散板音樂。向氏說到:由於國內外的專業音樂工作者和學習者中,很多人都是從西方音樂體系和西方鋼琴技能開始學習音樂的,他們的音樂思維多半或幾乎完全是歐洲的音樂思維,就華人音樂工作者及學子而言,母語音樂文化在他們很多人中也已部分或完全遺失,故而出現了不僅僅是外國人學習中國民族鋼琴作品困難,中國人也覺得十分困難的不正常現象。

 

  以筆者自己玩奏多年中樂的經驗,中國音樂沒有了散板,就不可能是中國音樂了罷。流行音樂裡的中國風格作品,諸如《郊道》、《書劍恩仇錄》、《只記今朝笑》等等,很難想像不許散板會怎麼樣。不過,過去玩奏散板音樂,多是隨意為之,而今讀到向氏說:就散板部分的音符時值、節奏時值而言,雖然可以拉長或縮短,但也不是絕對自由的,而應該在合理的幅度以內,做到「散而不亂、散而不拖、似散非散」。從音樂審美上來說,散板部分是中國「淡、雅、飄、虛」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體現。其實,也就是「形散神不散」罷,今後倒也要注意這個「形散神不散」的問題。

 

  向氏在文末還指出了散板音樂在世界音樂的兩點獨特意義。其一是豐富了五線譜的記譜功能。其二是填補了西方鋼琴音樂「散化」隱退的空間,豐富了鋼琴音樂的表現形式。

 

 

 

 

 

 

 

 
 
 
 
 
 
 
 
 
 
 
 
 
 
 
阅读(209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