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周刊》四十周年,不斷提到1968這個年份。其實四十年前,也是筆者小學母校創校的日子。而近日研究六十年代的香港粵語片裡的原創歌曲,發覺1968也是一個經常接觸到的年份。其實,1968年的時候,香港的粵語片已呈衰落之象,這一年全年只推出了87部粵語片,是1950年代以來,首次全年影片推出數量低於百部。可是這一年卻還有不少別饒意義的影片。
年初推出的任白《李後主》古裝戲曲歌唱片,就是經典。緊接《李後主》上畫的《青春玫瑰》,有三首黃霑寫的「新派」粵語歌,雖然不大為人所知,但意義真不小!三月下旬,有《如來神掌》最後兩集──嚴格地說是《如來神掌》後傳的《如來神掌再顯神威》和《如來神掌劈魔平九派》,使《如來神掌》故事推進一個新境界,成為《如來神掌》神話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四月,有蕭芳芳、謝賢主演的《紫色風雨夜》,主題格外嚴正:要推廣中國人寫的音樂,所以更找來中樂界好手陳自更生創作「新派」粵語歌,不過當時「有識之士」眼裡真的只有英文歌、國語歌、西片、國語片,陳自更生的作品幾乎是白寫。暑期初推出的《玉女添丁》,是粵語片喜劇的經典,新世紀有楊千嬅版的演繹。同期的《飛俠小白龍》,馮寶寶形象一新,雖然有點東洋味,好看卻是並無虛言。暑期尾推出的《花樣的年華》,蕭芳芳在電影裡組女子樂隊,大唱先詞後曲的土洋結合流行曲,此情此景,不可多得吶。九月,羅馬導演的《春曉人歸時》,尹芳玲主演,顧嘉煇寫的國語歌曲,道出了當時的一種風尚。還有年尾的《浪子佳人》,屬青春歌舞片的後勁。當然也不能遺漏了《天狼寨》,票房超強,口碑亦佳,只是沒有幾個人知道大橋段是挪用自西部片的。
還可一提的是這年年尾的一部《橫衝直撞入情關》,當時有一系列的西片譯名都喜歡用「橫衝直撞」一詞,而這部由蕭芳芳、胡楓主演的粵語片,主題曲是把「橫衝直撞」這幾個字嵌了進歌詞裡的,相信它亦有先詞後曲成份的。
阅读(2447) | 评论(7)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