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香港演藝學院聽了一場免費音樂會:《經典重溫》粵樂專場音樂會。雖是免費的,但卻可聽到余其偉大師及其帶領的「廣東音樂演奏組」的精彩演出,這免費也挺「超值」的。
香港演藝學院是經常性地搞這種免費音樂會的,好讓學院裡的學生能常有實地演出的經驗。就如昨晚的音樂會,上半場就全是由演藝學院的學生擔綱演出。對比起余其偉等大師級的演出,他們自是欠缺一份揮灑與自信,但實在也奏得很不錯了。其實是次音樂會還有另一重意義:是香港演藝學院與香港大學簽訂之合作計劃之一 ── 《粵樂教本》當中的CD演奏示範部份效果展現之音樂會。
由於是用作教材的,是次的選曲與演奏方式,以至所用的音律,都努力貼近傳統,演奏方式是四架頭、五架頭以及人數以少勝多的小組形式,曲目亦俱是上世紀前半頁的經典之作,而音律亦以廣東傳統七律為主。說傳統,當然還有在演奏中樂手的即興互動與旋律變化,這是學生們所做不來的,而在余其偉廣東音樂演奏組的演奏裡,卻有優秀的示範。
音樂會後,有讓觀眾即場評議的環節,其中有業界人士謂,其實要貼近傳統,也真是只能近似,比方說以前的樂器是用絲絃的,甚至揚琴也只是用蝴蝶琴,不是現在的大揚琴,而秦琴是七律制的,不是現在的十二平均律。再說,以前人們娛樂少,玩奏廣東音樂是平民日常玩意,而今平民玩奏的有多少呢?而今的演奏方式都是以西方的音樂會方式來呈現,這就已經注定改變了好些傳統了。
我自己倒想到,其實七十年代以後在內地誕生的那些廣東音樂諸如《織出彩虹萬里長》、《山鄉春早》等等名曲,已遠遠逸出這些傳統演奏方式,至少不大能作即興互動與旋律變化,而曲式也跟傳統的《昭君怨》、《連環扣》、《流水行雲》、《旱天雷》、《娛樂昇平》、《步步高》、《花間蝶》等(都是昨晚的演出曲目)很不同。今天的人即使想寫廣東音樂,看來也不大可能寫出像《昭君怨》、《連環扣》、《流水行雲》、《旱天雷》、《娛樂昇平》、《步步高》、《花間蝶》這類傳統曲目的意境,而奇妙的是,這批曲目在當時也不過是很平民化的東西,這種傳統人文意境的失落,應該是最遺憾的吧!
阅读(241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