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三年後,即1970年代末,林敏怡又動身到德國佛來堡音樂院讀作曲,期間曾返港,為了四千元獎金,參加了「反吸毒宣傳作曲比賽」,以一曲《珍惜好年華》奪標,為寶麗金的經理馮添枝看中,讓陳秋霞來唱。於是林敏怡便由此踏足流行樂壇。期間,許鞍華找她為《瘋劫》、《胡越的故事》等電影做配樂,又讓她開闢了一條新路:搞電影音樂。於是在八十年代初,林敏怡寫了許多流行曲和電影配樂。說到《胡越的故事》,由於泰迪羅賓很喜歡其中一段配樂,建議把它填上詞來唱,於是便產生了《這是愛》,也讓她的弟弟林敏驄得以展開填詞生涯的第一步。有關林敏怡對弟弟的照顧,林敏驄曾在《明周》說:「十四歲時,母親爆血管,現已不在人世,沒人管、沒人理,我曳上加曳,整天只顧着玩,令成績一落千丈,讀完中學便再沒有讀書,家姊很擔心我的前途,見我畫公仔幾叻,便建議不如去讀設計吧,她幫我拿報名表,幾乎連表格都幫我填埋;後來見我常將別人的歌詞改晒,已開始從事配樂的她,不斷向別人推薦我,一手將我帶入行;如果沒有她,我根本沒有機會發揮音樂才華!」
穿梭在正統與流行之間,林敏怡常常覺得,搞前衛音樂在香港根本不能餬口,很多時要兼一份教學工作,可是她自問全無教學天份,也就只好努力以音樂謀生,不過,林敏怡強調,這不能說是因為她要生活,不得不寫流行曲。
自八十年代開始,林敏怡一直游走於正統前衛與流行音樂之間,以正統音樂來說,她曾為城市當代舞蹈團寫過許多很好的現代舞蹈音樂如《竹之變奏》、《怪談/繪卷》等。而她這些前衛音樂的寫法也有別於早年,傾向用電子樂器、電腦、錄音等在錄音室中製作的錄音帶音樂作品。她認為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不用受演奏者的影響,較易達到心中想要的效果。
她的流行音樂與電影音樂創作也很有成就,比方說她替《夜驚魂》、《烈火青春》、《彩雲曲》等電影寫的配樂,都非常出色。事實上,林敏怡喜歡搞電影音樂,一大原因是當中可以容許她用很多前衛的作曲技法及許多冷門的音樂風格,且保證一定有聽眾。林敏怡寫的流行曲如《幻影》、《誰可相依》、《花店》、《空凳》等亦叫好叫座,而《空凳》更曾在ABU作曲比賽中奪冠!
阅读(303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