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8-13 08:47:11
如果節目中的三首廣東音樂《步步高》、《彩雲追月》、《娛樂昇平》算是香港泥土味樂韻的代表,其份量則未免太輕。事實上,當晚奏的《彩雲追月》,意境是美了,卻毫無廣東風味,我想月前辛小玲高胡獨奏的《彩雲追月》,才有較多的廣東風味。《步步高》和《娛樂昇平》是名副其實的廣東音樂,只是,當晚中樂團以大合奏的方式奏來,泥土味是幾乎嗅不到一絲的。
說「港土歌」,自然是有的,只是中樂團不選而已。又或者,作為文化大使,不一定每一次都要選一些「港土歌」向外國聽眾展現。而看中樂團在加拿大的行程,是會在一場「楓華荊艷文化交流音樂會」裡作小組演出的,或者在這一次演出裡會奏一些富本港泥土氣息的樂曲吧。
我想,對於加拿大的洋觀眾,譚盾的拉弦樂組曲《天影》和交響化了的《十面埋伏》會最感興趣,譚盾把傳統的中國弓弦樂器的表現力做了極新的開發,可讓洋觀眾大開「耳」界,難得的是作品中也有些片段很有傳統韻味,不是一味前衛。《十面埋伏》則很能表現中樂樂隊描摹兩軍交戰的能力,只是筆者覺得,交戰的描摹還可以用更多一點篇幅,而且,也好應該讓琵琶做
對於這次「溫哥華音樂節預演」音樂會,最讓觀眾投入的該是在奏壓軸樂曲《黃河暢想》時,可以隨着閻惠昌的指揮,一起轉響人人都獲贈一個的小小布郎鼓,不過,原來中樂團也不是第一次動這小小布郎鼓的腦筋,至少年初的音樂會裡,就曾這樣做過了。在「安哥」的時候,閻惠昌又指導觀眾,他手向下劈時叫「hu」,手向橫掃時叫「ha」,讓觀眾huhahuha地投入「安哥」樂曲《射鵰英雄傳+陸小鳳》。這些安排,雖然不會提升觀眾的欣賞水平,但能夠讓觀眾份外投入而且蠻感趣味,偶爾一次是無妨的。未知在加拿大演出,會否照作這樣的安排?
註:本文昨天在《文匯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