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8-12 06:47:03
一首好歌似風,吹醒心中的幻夢,慢慢喚醒世上群眾;
一首好歌似水,尋覓知音奔遠地,默默地在灌溉從來不說累。
《城市民歌》 曲兼唱:區瑞強
其實正邪,好似日同夜,難望兩立,總有一邊要扯……
其實法律,好似一把雨遮,你肯擔起,忠奸都咁遮。
《救世者》同名電影主題曲 曲:泰迪羅賓 唱:泰迪羅賓/關正傑
繁榮現象又似路人,在你身邊不顧地過。
《借來的美夢》 曲兼唱:彭建新
眼睛多漂亮像鳳凰,憂鬱又帶點倔強,
分黑白的眼,請你用心看,卻請不要問,哭過幾多趟?
眼中的故事,沒法淡忘,輕風在說心在唱,
水本十分壯,山也十分壯,卻偏遭踐踏,災劫天天降。
眼裡思想,願你願你思量;眼裡憂鬱,沒法沒法隱藏。
《中國眼睛》 調寄童謠《紫竹調》 唱:陳美齡
這幾個比喻,鄭國江都用得十分大膽的,是所謂「遠距離」的比喻,如黑格爾的《美學》中所云:「為着避免平凡,盡量在貌似不倫不類的事物之中找出相關聯的特徵,從而把相隔最遠的東西出人意外地結合在一起。」用喻體的形象特徵來加強本體形象的「可感」,這在把歌詞的哲理和情感變得形象、具體的過程中,往往是十分有力的手段。像李廣射石般把要傳達的意念深深刻入讀者腦裡。
上面最後一個例子《中國眼睛》,通篇是一個比喻,就是把中國大地比喻為眼睛,十分奇特。當年,鄭國江曾把這首《中國眼睛》提名(按:當年的規則是只有作者自己可以提名其本人的作品,而且只許一首)參加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及香港電台合辦的「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的選舉。可見,鄭國江是頗喜愛這首只有百餘字的小巧作品,不過,結果是落選了。我想,是人們都不大明白,中國和眼睛有些甚麼倫類之處,可以扯在一起。無論如何,也佩服鄭國江的膽量,竟想在百餘字中道盡中華大地百多二百年來的滄桑。
事實上,鄭國江詞作無數,但寫家國情懷的卻甚少,除了《中國眼睛》,筆者記憶中就只有《思鄉比路長》、《萬里長城》、《蒲公英》、《創造明天》等寥寥幾首,反而寫香港情懷式的歌卻更多。不過,此是後話,還是說回鄭國江對比喻技巧的運用。
像前舉幾個例子,確可說是鄭國江的戛戛獨造,匠心獨運,但這樣的精彩比喻實在不多,他是傾向於選擇一些平凡常見,人人也會手到拿來的「風」、「火」、「水」、「光」之類的東西來作比喻體,用意當然又是為了容易溝通,達到教化之目的。可是這樣一來,卻覺得作者好像到了技窮的地步。好像前面的《城市民歌》,寫了「一首好歌似風」、「一首好歌似水」,但忽又見到他在《澤田研二》中寫道:
水一般的他,幽幽的感染我……
火一般的他,將歌聲溫暖我……
熱力又似火,……他使我像着了魔,又像着了火……
《澤田研二》 曲:G. Costa/G. Sinoue 唱:林子祥
這些「風」呀、「火」呀、「水」呀也無疑太萬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