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8-08 07:55:14
是先寫詞,後譜曲,於是那時的寫詞人便喜歡寫很多對偶的句子,這恆生銀行廣告短歌亦是如此。很整齊的對偶句,即使文字聲調未必便利於譜出流暢的旋律,也利於在音樂節拍上弄得工整。日前提過林鳳主演的五十年代末的電影《青春樂》,片頭曲是由吳一嘯先作詞,梁樂音後譜曲的,看看吳的詞,亦是一對對的對偶句:「我係、我係、我係東方嘅貓王。彈得輕鬆,唱得瘋狂。玩幾下搖擺樂,撚幾名牛仔腔。搖又試搖真係爽,擺又試擺暈大浪……」
也可看看七十年代初,許冠文先寫詞然後由許冠傑譜曲的《鐵塔凌雲》,亦有不少對偶句子:
鐵塔凌雲,望不見歡欣人面
富士聳峙,聽不見遊人歡笑
俯首低問,何時何方何模樣
回音輕傳 此時此處此模樣
《鐵塔凌雲》成了「港歌」,但《鐵塔凌雲》那先詞後曲的創作風氣卻從《鐵塔凌雲》之後在香港極速衰落。原因當然是,限於詞人對聲調安排的經驗很缺乏(七十年代以前的寫詞人是不用考慮這些的,因為詞出來後通常會譜成很粵曲的東西,而七十年代以後的詞人,也不需這種經驗了,根本不會用得上嘛),只是注意句式對偶,對音樂人譜出優美旋律幫助很微弱,八十年代以後,粵語流行曲音樂創作(不成文的)要徹底與粵曲劃清界線,先詞後曲的作法可以說是想也不要想了。偶爾才會忽然碰上一首像《黃河的呼喚》(盧國沾先詞,顧嘉煇後曲,鄭少秋唱)的異類。
何時,這種先詞後曲創作在粵語歌裡再一首一首的增加,小莫小於水滴……
其實,筆者曾探索過,如何安排粵語聲調(這時就顯出「零二四九三」很有用了),才利於譜出優美旋律(見拙著《粵語歌詞創作談》),但一個人的探索力量有限,細莫細於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