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7-20 07:56:45
白金唱片的說法其實來自美國,唱片發行量多少由官方紀錄和公佈,賣到100萬張的唱片被譽(「讚譽」都要「被」而不是「獲」,真是一個不好的新傳統)為一白金,賣到200萬張為雙白金,以此類推。
唱片業鼎盛時期的香港也用這個方法來計算,由於地域限制,改以50萬張作為白金唱片的標準……
泱泱大國也太看得起小小香港了,不要說近年唱片市道低迷,香港的白金唱片的指標絕對不是50萬張,即使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流行音樂唱片業最興盛的時候,其指標都不曾是50萬張。那時,香港的白金唱片指標,其實是5萬張,而唱片公司則愛吹噓,旗下的大牌唱片甫出便有甚麼六白金、八白金的銷量,那就是說有三十萬至四十萬張的銷量。
據紀錄,七十年代的後期,金唱片頒獎禮初辦時,首屆並沒有白金唱片獎,到第二屆才有,而指標也較低,唱片銷逾3萬張就可獲白金唱片之榮譽了,到八一年的第五屆,指標才提升到5萬張的。
寫到這裡,我嘗試登進香港IFPI的網頁,發覺原來最新的白金唱片指標還調低了至4萬張(參見)……為《音像世界》撰文的那位仁兄,為何不好好查清楚數據才動筆寫這些很數據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