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過了楊自強著的《學貫中西──李善蘭傳》,對這位近代的著名中算家,認識是深了,而對於當年的李善蘭的翻譯方式,也是初次知道,完全沒有想過會是這樣的。
那方式是:
先是西方學者把所要翻譯的書細細研讀一遍,對於書的主要內容、基本原理大致了解清楚,然後就可以與中國學者共同翻譯了。譯的時候,西方學者把書裡的話,一句句用中文口譯出來,中國學者則把它筆錄下來。西方學者口果覺得某個地方較難表達的,就停下來,把意思詳細翻譯一番,與中國學者斟酌怎樣翻譯才簡明而到位。如果中國學者聽不明白西方學者所說,則又停下來,由西方學者把書中的意思反覆講清楚。全書翻譯完畢後,中國學者再把書稿通讀一遍,改正潤色,去掉硬譯的痕跡,使之合乎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我們今天實在很難想像,晚清的時候,會是這樣的方式去譯述外國的文獻。可是,這些譯著,還是讓國人大開眼界,那真是非常難得的。尤其教人佩服的是,李善蘭在這些譯著裡創設了不少名詞,直到今天還在使用。例如以「積微成著」之義來譯「Calculus」,事實上,「微積分」一詞簡捷而凝練,充分體現了李善蘭的舊學根底,以及對「Calculus」的深刻理解,非常切合這門學科的基本思想。
傳記裡說到李善蘭一生裡的一次重大打擊。那是他譯述了《火器真訣》之後,獲好友徐有壬邀請,請他前去協助防守蘇州城……結果,李善蘭發現自己一點作為都沒有,蘇州城陷落了,他的好友徐有壬殉國,而他許多算學著作手稿亦毀於兵燹。經此一事,他才清楚認識到自己在政治上很不成熟,毫無匡扶亂世之才,從此也少提甚麼出仕為官一顯身手,只是乖乖的往算學裡鑽研。其實,在那個時代,要一個總是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去承認這一點,是痛苦得要命的事。還好李善蘭能不強自己所難,反而讓他在算學上有很高的成就。
阅读(206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