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38396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7-06-22 10:17:38

 
  于粦是1953年開始在香港電影界從事音樂工作,因工作需要,常常接觸到一些中樂手和西樂手,也跟任白仙鳳鳴的拍和樂師如靳永棠、劉兆榮等常有聯繫。五十年代後期,黃梅調在香港盛行,電影配樂需要頗多中樂手來演奏,于粦認識的中樂樂手日多,讓于粦開始有條件組織一個編制較完整的中樂隊,適值當時《華僑日報》與香港電台攜手合辦救助貧童的義演籌款活動,情商仙鳳鳴參與,白雪仙想弄點新意,于粦遂借此機會組成了一隊約有三十多人的樂隊,報上用的字眼是「新風格民族樂隊」。不過,于粦說,由於隊中有些樂手一向從事粵曲拍和,慣看的是工尺譜,所以竟要「一隊二譜」──有人看工尺譜,有人看簡譜。這次籌款活動,據對香港早年中樂發展歷史瞭如指掌的鄭偉滔先生的資料,活動名稱為「救助貧童──任.白.波義唱大會」,演出日期是1959117,演出當然是以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的唱為主,但亦有一些項目由于粦這中樂隊獨自擔綱,奏的至少有由上海的吳應炬編譜的廣東音樂《旱天雷》,演出後備受傳媒好評,約半個月後的21,中環娛樂戲院有一場「港九音樂界響應《華僑日報》救助貧童運動音樂會」,于粦這隊中樂隊,再次上陣。提到于粦這隊樂隊,東初說,水平是專業的,他所組織的「文協」和「影聯」,水平相較便頗見不如,畢竟是業餘的。
 
  然而,于粦這隊樂隊,是為了義演而臨時組成,並沒有任何機構支持,沒有經費,排練的地方則是從油麻地平安大廈一所舞廳借來的,須趁舞廳上午休業的空檔時間才可使用。所以那兩次義演過後,便沒有延續下去,形同解散。
 
  其後,于粦也常有協助一些業餘中樂隊的演出,例如在1962年正式成立的宏光國樂團,于粦就與之合作過不少。
 
  難得有機會跟于粦談起這些絕對未隔世的往事,記起之前偶翻一冊《李後主》特刊,那是任劍輝去世後,為成立任白慈善基金作義映而編印的。我看到特刊中說到,白雪仙為了追于粦交作品,不惜在報上刊尋人啟事。很想于粦多談談這往事。于粦說,那時他從事電影工作已十多年,為不少電影寫過一些粵語歌曲,寫作方式通常都是先寫詞,後譜曲,然後再視旋律的流暢情況回過來把歌詞修改一下。1965年的電影歌曲《一水隔天涯》就是用這種方式寫出來的。于粦還補充,由於寫詞的左几對音樂與文字聲韻都很熟諳,能以字聲相就,所以歌曲寫出來還是AAB的有重覆的曲式,乍看不怎麼似是先詞後曲的粵語歌曲。可是,任白的《李後主》,用的是李煜的原詞,一個字都不能改,譜曲的難度變得極大,而他最感棘手的是在《去國歸降》裡所唱的一段《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他「閉關」苦思多天不果,累得差點兒虛脫病倒。而白雪仙等得急了,乃登報尋人。其後他開了竅,借鋻了西方音樂裡的一點表現手法,以類似送殯的行進音調,也就是不斷反覆的固定低音音型,以之表現亡國辭廟的哀音。

 

  然而,經此一役,于粦創作這類詩詞譜曲的作品,都變得揮灑自如,像他八十年代為亞視劇集《劍仙李白》所譜的《清平調》,就有很精彩的表現。值得提提大家,是次香港中樂團公演于粦的大合唱《逼上梁山》,其實也是採用上面《一水隔天涯》的那種「先詞,後曲,再修詞」的方式寫成的。

 

  這《逼上梁山》是1976年無綫同名劇集的主題曲。于粦還記起,要創作這首歌曲時,負責寫詞的盧國沾,主動問于粦要曲,誰知于粦說,你的詞還未寫出來,哪有曲呢?盧國沾發覺原來可以讓他先寫詞,非常樂於嘗試。不過,盧國沾在此之前,也曾有過一次先寫詞讓音樂家譜曲的經驗的,那是更早期的無線電視劇主題曲《巫山盟》。

 

 

 

  本文昨天發表於《信報》文化版。

 

 

 
 
 
 
 
 
 
 
 
 
 
 
 
 
 
 
 
 
 
  
阅读(224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