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7123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7-06-01 22:15:58



 
 
 

  新世紀可能已不是一個聽民樂的年代,要聽民樂新作品固然不易,而一旦有這樣的新唱片,卻常常是甚麼協奏曲、實驗型的或者是前衛的作品。都只能讓我敬而畏之。

 

  近幾個月,在影碟店裡偶然見到一兩張民樂DVD,一張是中國唱片深圳公司出版的《高冠琳三弦獨奏會》,一張是北京天天文化經銷、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牛長虹板胡音樂會》,見到其中還會奏些比較傳統的曲目,而一張標榜是全國首位三弦碩士生,一張標榜是中央音樂學院首位板胡碩士研究生。嗯,這真是新時代新事物,以前民樂只有演奏家,哪來甚麼碩士博士呢?故此,蠻有興趣的把兩張DVD買了回家,想好好領略一下這些新興的民樂碩士的演奏風采。

 

  不過,其實我一向都少聽板胡和三弦的演奏,因而特地向聆聽經驗豐富的朋友請教。這朋友給我的簡單回應是,彈三弦的高冠琳還好一點,彈傳統樂曲時尚能保持頗多的傳統韻味,拉板胡的牛長虹,卻只是技術過硬、演奏優美罷了,傳統曲裡的民間韻味都消失得了無影蹤。

 

  呀!又是這樣的一回事,這跟我年初的時候聽星海音樂院的年輕學員拉廣東音樂,又或者是上個月聽辛小紅拉《病中吟》,不是同一情況嗎?音是拉出來了,技術亦沒有問題,但就是沒有韻味,沒法奏出應有的民間色彩與風姿。

 

  問題是出在何處呢?看介紹,牛長虹生於河南,還是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對板胡音樂的韻味,應該會掌握得不錯,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筆者估計,是現實裡飽經商品經濟、高科技的衝擊下,民間音樂早已奄奄一息,要品味民間音樂的精髓,或要親自體驗民間音樂的韻味是如何出來的,機會越來越罕有,以我這個生長在南方的人眼裡看,廣東音樂就正是處於這種惡劣境況之中,可以想見,北方的一些重要民間音樂品種如秦腔、河北梆子、豫劇、評劇等等,境況也好不了多少。於是,學民樂者竟是難以學得民樂應有的風味!

 

  這一代已經是這樣,再下一代則更堪虞吧!

 

 

 

 

 

 
 
 
 
 
 
 
 
阅读(5860) | 评论(46) | 转发(0) |
0

上一篇:盧國沾長篇(11)

下一篇:盧國沾長篇(12)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10-06-01 07:53:47

謝謝樓上網友的賜教,其實相關的問題與概念,完全可以寫成長篇論文來仔細討論,現在長話短說,不免粗枝大葉,掛一漏萬。然而,俗務繁忙,這裡的回答也只能選擇長話短說,無奈也,如果越說越糊塗,請體諒! 自問是「大樂必易」的信徒,深信即使要表現時代精神,作品也不一定要滿帶高難技巧才成。不過現代人似乎看不起「容易」的東西。 文藝是多元的,有人喜歡新詩,有人喜歡舊詩詞,到了新世紀還是寫舊詩詞,有何不可?舊瓶就不可能盛新酒嗎?寫舊詩詞的「技術含量」一定及不上新詩嗎?但沒法相提並論的是,舊詩詞遺產雄厚,傳統民間音樂經過西方音樂文化殖民、文革、商品經濟等等的接力衝擊之下,散失得七七八八,所餘無幾。 再說,技術含量能代表甚麼呢?劉天華的十首二胡曲,以今天的眼光看,哪有甚麼技術含量?但「小曲好唱口難開」,如何表現曲中情感與韻味,對演奏家卻是大挑戰(比如那次聽辛小紅拉《病中吟》,真覺得她拉得不理想啊!又想到閔惠芬,她有一個時期拉《江河水》,是很燥很過火的哩) 以琵琶樂曲來說,近十多廿年裡滿帶高難技巧的樂曲多矣,但讓我迷醉的還是《大浪淘沙》、《彝族舞曲》。 也曾渴望過,像笛曲《秋湖月夜

chinaunix网友2010-05-31 23:51:18

这两位民乐硕士都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和我是同学,还有您提到的辛小红,也曾在中央院学习二胡演奏,是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教学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 关于您提到的的“民间韵味”,记得黄翔鹏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传统是一条河流”。河是流动的。我们每时每刻可以看到河中的水, 但永远不会是同一滴水。时代在进步,有继承就必然有发展,难道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原生态音乐才是最有民间韵味的吗?

chinaunix网友2010-05-31 23:51:18

这两位民乐硕士都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和我是同学,还有您提到的辛小红,也曾在中央院学习二胡演奏,是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教学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 关于您提到的的“民间韵味”,记得黄翔鹏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传统是一条河流”。河是流动的。我们每时每刻可以看到河中的水, 但永远不会是同一滴水。时代在进步,有继承就必然有发展,难道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原生态音乐才是最有民间韵味的吗?

chinaunix网友2010-05-31 23:51:18

这两位民乐硕士都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和我是同学,还有您提到的辛小红,也曾在中央院学习二胡演奏,是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教学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 关于您提到的的“民间韵味”,记得黄翔鹏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传统是一条河流”。河是流动的。我们每时每刻可以看到河中的水, 但永远不会是同一滴水。时代在进步,有继承就必然有发展,难道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原生态音乐才是最有民间韵味的吗?

chinaunix网友2010-05-31 23:51:18

这两位民乐硕士都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和我是同学,还有您提到的辛小红,也曾在中央院学习二胡演奏,是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教学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 关于您提到的的“民间韵味”,记得黄翔鹏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传统是一条河流”。河是流动的。我们每时每刻可以看到河中的水, 但永远不会是同一滴水。时代在进步,有继承就必然有发展,难道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原生态音乐才是最有民间韵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