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7453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7-05-25 09:01:35

 
  五月十二日晚,聽了香港中樂團的「辛氏姊妹的胡琴世界」音樂會。
 
  其實之前也沒有特別留意這場音樂會選曲的特色。待至坐在觀眾席上,看到辛小紅兩次都是孤伶伶一個人一把二胡出場,一次奏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一次奏劉天華的名作《病中吟》,再聽同場其他胡琴曲目,都是比較傳統的音樂,這才想起本報的文化版記者訪問她二人時,就曾表示特意要選些傳統的曲子來奏,理由是「現代的音樂,由於我們生活於此,演奏起來較易上手,但傳統音樂,由於創作自不同地方,南北風格迥異,要了解其背景與風格,才能演繹得好,更見難度。」
 
  筆者倒認為,傳統與現代,區別遠不止此。現代作品,鮮有讓二胡「清唱」,而且技巧總要繁而又難才能不愧「現代」二字似的,傳統卻更喜歡「清唱」,而且技巧不會太繁難,現代二胡學至五、六級的其實都勉強能拉得出來。可是,這些沒有繁難技巧的傳統曲子,要奏出箇中韻味與意境,卻是非常考功力的。辛小紅敢於絕絕對對的獨個兒奏《二泉》和《病中吟》,委實很有自信,筆者認為她的表現可拿九十分以上,而要挑剔的話,《二泉》的音色是太美了,但這不是演奏者的錯,而是鋼絲弦的音質決定的,要是改用絲弦演奏,肯定更符樂曲所需的音色的,此外,《二泉》奏到最高音區的那一段,我覺得辛小紅還可以再添些力度。《病中吟》亦是嫌拉得太流暢,這大抵是筆者對先輩的胡琴家常是一字一頓數字一頓的表現手法印象太深,覺得這樣表現「病」、「胡適?」很對頭。

 

  音樂會上另一首觀眾非常熟悉的樂曲:高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我想樂團對此曲亦是輕車熟路,得心應手。對於聽眾而言,《梁祝》一首一尾的愛情主題是最動聽的,但對於演奏家而言,展開部才是最考工夫的,我也很喜歡辛小玲在那些緊拉慢唱的段落的處理,很能表現其中的戲曲韻味。

 

  同是拉高胡,辛小玲奏《彩雲追月》的時候,採用粵式雙腿夾琴筒的方法演奏,看來是想讓音樂廣東風味濃一點,但效果不太明顯,聽這曲子,曾期待把原曲的尾段亦奏出來,結果卻沒有,是有點失望的。

 

  音樂會上的兩首大型胡琴曲《夜深沉》與《烏蘇里吟》,前者版本眾多,是觀眾非常熟悉的京味曲子,當晚所奏的版本,極能表現京胡及京二胡的特色,後半亦能渲染出逼人的音樂氣勢。至於雙二胡協奏曲《烏蘇里吟》,場刊上對樂曲以至樂曲作者的介紹都過於簡短了,至少也該說明這部作品當初乃劉錫津專為辛氏姊妹而創作的吧!提到劉錫津,筆者首先想起的是他的名作月琴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其實劉錫津出生於哈爾濱,其作品向來滿帶北國風情,而且音樂都是側重傳統風味的。這次是筆者首次聽《烏蘇里吟》,感到其實三個樂章都是三部曲式的傳統結構,但旋律肯定是優美的,應該可以成為傳世之作。

 

  巧的是,音樂會上作世界首演的委約創作,梅廣釗寫的《小棕林之海》雖然不乏現代技法,但感覺上卻是比較傳統的,至少還是寫了不少旋律感較強的線條。這跟整個音樂會的其他曲目變得很協調。

 

  是晚音樂會,獨奏者的琴音常嫌音量細小,音響的調校看來是有欠平衡。此外,從是晚音樂會曲目選擇的傾向傳統,筆者便想到,一個專業的中樂團,除了要多奏些當代作曲家的新作,滿足作曲家發表新作的需要,實在也應該要考慮觀眾的需要,他們很想聽中樂團奏一些經典而傳統的中樂名曲,但可能渴望了很多年都盼望不到。

 

 

  本文昨天在《大公報》刊出,此是原稿,與見報文字略有差別。

 
 
 
 
 
 
 
 
 
 
 
 
 
 
 
 
 
 
 
  
阅读(2314) | 评论(7) | 转发(0) |
0

上一篇:盧國沾長篇(4)

下一篇:盧國沾長篇(5)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