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3-20 08:59:53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梨園紅伶也必然就是影界紅星,任劍輝、芳艷芬、鄧碧雲、紅線女、鳳凰女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小燕飛也是其一,而且當時名氣絕對不下於上述幾位女星!這亦說明了為甚麼當時的電影,比方說上文說到的《血淚洗殘脂》插曲《期望》,背景明明是時裝的,電影插曲唱的竟是粵曲風格的歌調,不僅如此,這《血淚洗殘脂》開始時的一段歌廳戲,小燕飛所演的賣藝不賣身的歌女,唱的歡場歌調竟然也是粵曲風格的,在今人眼裡,簡直有點匪夷所思。
但這其實也是自然不過的事,紅伶拍電影,唱的電影歌曲當然最好能發揮他們的所長,即使是時裝也不例外。觀眾進場,也是想聽他們唱粵曲味的東西吧!芳艷芬的《檳城艷》,在紅伶裡算是很前衛突破了。
這種凡插曲必粵曲化的傳統,到五十年代後期才開始有明顯的改變。林鳳的冒起是一大因素。如果看看鄧寄塵在自己投資拍的《兩傻遊地獄》(《飛哥跌落坑渠》就是出自這部電影)的特刊裡所寫的話:「關於歌曲問題,我以為唱來唱去都是二黃滾花小曲,千篇一律,是不夠刺激的,所以
當然,傳統是不可能一下子便中斷消亡的,六一年,小燕飛主演的《紐約唐人街碎屍案》,片中她唱了盧家熾替其譜寫的小曲,粵曲味依然濃郁!不說不知,當年即使像吳楚帆,也灌過粵曲唱片,其《不堪重睹舊征袍》更是甚受歡迎,是吳的「飲歌」!而白燕的文藝片裡,有時也會有人唱粵曲風格的插曲。此所謂歷史洪流不可擋。其實即使武俠片都不例外,一九五七年拍的《黃飛鴻獅王爭霸》,請得小燕飛在片中友情演出,也就不忘讓她在片中主唱插曲──又是滿帶粵曲味的《拜金花》。
現在,鄭秀文、容祖兒、楊千嬅、Twins 這些唱家班拍電影,當然不會在時裝背景的電影裡唱粵曲風味的歌兒,除非像《魂魄唔齊》那樣以戲班為背景。大家或者亦會說,這樣才是正常的。不過,這種變遷也絕對說明,粵曲粵劇比起小燕飛從藝的那個年代,已從人們的生活環境裡退後了幾百步,至少是再沒有幾個伶人能伶影雙棲吧!
然而,凡主題曲插曲必是粵曲風格之歌曲的那些歲月,以文化觀點視之,並無不妥,等於粵曲粵語流行曲,是不應有誰比誰優勝的說法。所以,粵曲風格的歌曲在電影中消失,表面上看,或者會認為是因為它古舊落後,遂被別的進步的文化取代了,但其實不過是潮流更迭,或者是說土的暫時敵不過洋的。這也有點像《論語》,它有時是四舊,有時又忽然可以披上新衣,從「百家講壇」走進年輕人群裡。
說到像《期望》這樣的粵曲風味電影插曲,還要注意到的是,它們通常都是先把歌詞寫出來才譜上旋律的,這種創作模式在那些年代是常規,跟現代的粵語流行曲,幾乎凡歌都是先有曲後填詞,是很不同的。而我們都完全忘記了曾經有這樣的「先詞後曲」年代,只因八十年代以降大家都太努力在創作流行曲時「去粵曲化」吧!或者大家亦忘了,其實七五、七六年間,還有個別的電視劇主題曲是不避粵曲味,採用先詞後曲的模式創作的,如《梁天來》、《巫山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潮流之事,誰又能看得清。而在這一刻,筆者實在想多找幾首小燕飛的粵曲味電影歌曲聽聽,那種心情,就像某些人忽地很有興趣想找《客途秋恨》、《男燒衣》來聽聽而已。
補記:說到小燕飛這首《期望》,還有一點想補充一下。在電影《血淚洗殘脂》裡,這首插曲出現之前,真有一幕情節是說羅品超和小燕飛到郊野遊玩時,看到樹上有鳥巢而萌生結婚的念頭。所以,插曲一開始便唱道:「鳥有巢,身可棲……」是很緊密地照應電影之前的場景情節的。這是先寫詞後譜曲的優點。反觀現在很多粵語電影的插曲,往往只是點染氣氛,卻很少能緊密照應電影情節,因為這些插曲常常都是先曲後詞,填詞人又未必知道電影的詳細劇情,於是常常難於照應以至無法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