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2-19 10:50:34
具體地說就是,從一個音開始,連續十二次向上方五度相生,第十二次所得到的音,不等於開始的第一個音的八度音,而是略高於這第一個音的八度音。
這個現象,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希臘科學家畢特哥拉斯就發現了,故又叫作「畢氏音差」。事實上,除了小周發現升G和降A出現「畢氏音差」,五度律中,升C與降D,升D與降E之間,都有一個「畢氏音差」的差額。
一個「畢氏音差」,約等於鋼琴上半音的四分一,精確地說是 24 音分。對不起!不得不提到這個律學裡的嚇人名詞。這裡且解釋一下:「音分」,是用以計算音程距離的精密單位,把一個八度分成 1200 份,每一份便是1音分。
小周仍是不大明白,問:「樂理書上都說升C=降D,升D=降E,在鋼琴上是同一個鍵,並沒有說過這樣的『畢氏音差』呀?」
「那麼我怎樣才能把鋼琴調成十二平均律呢?」小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