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2-15 11:05:36
在台灣學者李時銘的著作《詩歌與音樂論稿》裡,有一整編的文章談到「從民間音樂的旋法看詞調的派衍」,甚能啟迪讀者。李時銘這位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國立實驗國樂團的專任指揮,既擅古典中國文學,也對中國民間音樂了解甚深,才能有這樣富啟發意義的論述。
李文談的乃是有關改編詞調以產生新詞調的情況,大致分為四類:
一、由於旋律的增減,如攤破、添字與偷聲、減字;
二、由於借字而更新,如鬲指、過腔;
三、由於集曲而生成,如犯調;
四、由於節奏的改變,如促拍。
以下簡單摘錄一下李時銘在這四類詞調派衍方面的述說。
第一 攤破、添字、添聲
要注意的是,這裡「聲」是指聲腔,即旋律音,「字」是指譜字,是諸如工尺譜上的樂譜文字,而不是一首詞裡的文字,這一點相信是為不少人所忽略和誤解的。
攤破,是將原有曲調攤破數句,增字衍聲成新曲調,從音樂上理解,就是將樂句分裂、擴充、加花,由於曲調音符增加了,為免聲情多而辭情少,故往往歌詞字數也隨之增加。
詞採用攤破添聲的方法產生新曲調,填上新詞後,有時也會另改新調名,如趙長卿的《攤破南鄉子》又名《青杏兒》等。至於《攤破浣溪沙》是否就是《山花子》,這是緣起於音樂不存,但憑歌詞句式平仄比照所生的疑問;若從音樂觀點看,二者可能是不同的曲調,不過句式恰巧相同而已,在沒有更有力的音樂證據下,寧從其分不從其合,不宜貿然以為同一體。
第二 偷聲、減字
與添聲、攤破正好相反,是把原曲調減去若干樂句,或是減去若干拍,又或是減去若干音符(譜字),使繁聲趨簡,特別是歌曲演唱速度加快時,不但能保持咬字的清晰,也能有效增加樂曲進行的動力。
偷聲減字在中國民間音樂裡使用普遍,在器樂曲中,部份樂器由於性能或演奏技術限制,往往會「減字」演奏,僅保留主要的骨幹音;在速度轉快時,也會減去較次要或繁密的音符,一方面突出主調,產生對比;一方面減少干擾,使音樂形象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