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2-13 09:13:29
看新手在自己的詞評舊專欄寫的,其實自己絕對也可以寫,只是很多時已不想這樣寫。
記起潘源良談到鄭國江的某首詞時說(當時而言算是
驀然回首,原來不僅填詞人有這種年資的壓力,歌評人也一樣有這種壓力,要不斷找尋新的觀點,新的見解,而不宜反覆申論舊有的論點或評介模式。
這種壓力有利有弊,一方面以不斷鞭策自己,邁向新的領域,不輕言進步,另一方面卻容易令視野越來越狹窄,因為很容易做成一種習慣,以為論述過的題目就不可以再論述,結果可寫的題目越來越少,殊不知,很多舊題目都因為時勢的變遷而有許多新的可議之處,只視乎論者是否洞悉得到。
故此,有時我會充分的放鬆自己,卸掉這種壓力,真的找不到新觀點新見解,便翻看自己的舊作,希望溫故可以知新,或從舊題目中尋覓新觀點。
其實多年來的觀察,填詞人也是長年做着舊題目翻出新寫法的工作,單是緣份,盧國沾七十年代寫的《相識也是緣份》,與八十年代寫的《誰又欠了誰》,對緣份的看法便很不相同。我也明白,高手所以是高手,並非從不平凡中顯出不平凡,而是從平凡中顯出不平凡,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