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1-31 10:18:57
跟上海徐冰通信後,可說是彼此幫忙,他很熱情的邀約我在上海的音樂刊物寫東西,我記得第一篇是發表在《音樂愛好者》上的,他們取標題為「流行歌壇偶像的炮製」,而徐冰也曾寫過幾篇寫內地流行音樂現況的稿子,由我在香港找報刊刊載。
那年(1988年),我也曾把八七年度的香港電台十大金曲的得獎歌曲錄了給他,於是他在上海人民廣播台主持了一輯「金曲勁脈──八七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介紹」,那時中港的音樂交流很稀少疏離,想不到我這樣粗糙的錄音也派上用場,成為上海電台介紹香港流行曲的重要資源。其實,據徐冰說,那時也有香港歌迷寄一些專輯給他們電台的,於是,有原裝的就用原裝,沒有原裝才用我那盒帶上錄的。
說來,是到了八九年初,上海(也算是全國)才第一次搞兼容港台歌手的評選活動,評選「當代中國十大歌星」,三十位候選歌手,內地二十個,港台十個,而最後選出的歌手,亦規定內地六位、港台四位(這種數目的規定其實都好沒道理的,只是怕局面一面倒吧),當時獲提名的港台歌手是王杰、齊秦、蘇芮、張學友、張國榮、張清芳、陳慧嫻、徐小鳳、梅艷芳、譚詠麟。
而徐冰還得再次借助我的「十大金曲」錄音資料,在電台搞了一輯「八八香港歌壇風雲錄」。
記得,那一兩年在徐冰的幫忙下所寫的稿,是賺了一點微薄的人民幣的,但匯款並不化算,乾脆託徐冰買些我想買的文史書、棋書、數書寄來。這下子其實是大大的麻煩了他。事實上,那些年月雖說已是改革開放很多年了,但不少事的辦事效率都很慢,有時我在《全國新書目》見到某本新書出版的訊息,託徐冰買,卻要幾個月後才到手。徐冰知道港人辦事效率快,常常叫我習慣一下這種慢速與慢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