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11-28 21:30:31
在《中國音樂》97年第一期上,讀到
但是,其實是不一樣的,很不一樣……且從書寫方式上看。用簡譜是:樂譜寫在上方,樂譜在各個方面都極為規格;文詞在譜的下方,是一個文字、一個文字地對住音符,文詞、文句在書寫上全無規格(用線譜亦如是)。工尺譜呢?無論蓑衣、一支香,是文詞接句、按篇書寫(尤其是蓑衣譜),「譜字」嵌在一個一個文字之下,且必用小一檔的字,也就是,實際上工尺譜只是一個一個的「譜字」(包括板眼譜字),至少在唱譜中,工尺並無在音樂上即樂譜自身的完整性和獨立性。這反映了、說明了:在唱中,
(用)簡譜、線譜,(勢必)是:文字從屬於樂譜;
(用)工尺譜,乃:唱腔從屬於文詞;
……我們中國音樂範圍內的唱,稱;唱「歌」、稱唱「曲」,歌、曲原本都是「文」即文體文辭。唱中的「文、樂」關係,在總體上,文始終是主,而樂總是從,文體決定樂體。所以我國有無樂音的唱,而絕沒有無文詞的歌。……不是要人們都去學工尺,更不是要廢除簡譜和線譜,而是使用簡譜和線譜時,別忘了我國民族民間的唱中的文、樂關係。
……這就是伍文中論說的:「母譜」和「變異、創新」。……我稱之為「據本而演文」。
本,根也,即伍文稱為「母譜」者;文,繁備也,麗彩也;即伍文稱為「變異」者,「據本而演文」,在我國文、藝是傳統,是普遍且長久的傳統……如〔信天游〕吧,其文體及音樂結構、其風格及特色等都是一致的,即其本;而具體唱起來,每一支都不同,每個人唱都不同、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和情景下唱起來都不同。這些便是文。
……順便又想為簡譜說一句。若干年來,稱線譜科學先進而簡譜當廢之聲,不絕於耳……但至少從我國音樂實際,從我國音樂傳統「據本而演文」,我是不贊成線譜一統天下的……竊以為,目前我們所知的各種譜,似乎都尚有其存在的意義,簡譜、古琴譜,當然也包括工尺譜。
還有一句,是人到晚年,後悔莫及的痛心話:我們一些學音樂的,對自家這個民族、自家民族的「樂」、尤其是自家民族的「文」,所知實難太欠缺了。做一個從事音樂的中國人,若不能首先把握中華民族文藝之「本」即其「文」,恐怕很難在音樂上獲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