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11-21 10:34:09
王菲新唱片中的兩闋歌曲《無常》、《浮躁》,有不少地方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兩首歌的頭四個字所配的音都是5612(藍色音符為低音),似乎是王菲有意如此,使兩曲有暗暗相連的意味。
此外,這兩首歌的旋律都以五聲音階為主,中國色彩很濃。歌詞方面,一首強調「無常」,一首言及「煩惱」,這兩個詞語都來自佛教,「無常」是梵語anitya的意譯,「煩惱」是梵語klesa的意譯。略為熟悉王菲的樂迷都知道,她心中信佛,常看佛經想佛理,於是在其作品中出現佛家常用的語詞,也就一點都不奇怪,由是覺得這兩首作品放在一起,就很理所當然,彷彿是承接的關係。
然而若以曲式結構來看,《無常》與《浮躁》就很不同。《無常》的曲式是A+A+B+C+C1+D(尾聲)。《浮躁》的曲式則是:引子+A+B+A+C+A+B+A1。
從流行曲的商業角度看,《浮躁》當然比《無常》易上口得多,因為A段給重覆了三次,記不起也難。至於《無常》那種曲式,看來就比較鬆散,但卻有中國藝術審美趣味,因其類似國畫散點透視的空間結構。
這種「散點透視」式的結構,王菲近年甚愛用,上一張唱片的「假期」是如此,今次的專輯裡,除了《無常》。另一首《末日》也是這類曲式結構,似乎要以此成為她寫曲的「註冊商標」,一種風格的標記。
無疑,這種「散點透視」式的曲式結構,可以非常多變,不會公式死板,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比較難上口,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