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041053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6-11-12 13:36:12

  

 

 

 

  讀過來自星馬的陳松憲先生在其《尋音覓韻華樂文集》裡的一篇文章,題為「變律」,他認為諸如秦腔中的「苦喉」、粵曲中的「乙反調」,可用「變律」來解釋。他這種想法,靈感相信是來自一般音樂創作中的「變調」,既然調可變律又為何不可變?

 

  不過,文中的說法,筆者是不大同意的,以粵曲來說,傳統的粵曲音樂, 4和 7不僅是在乙反調時才出現的,在平常的曲調裡也有出現的,只是,在乙反調裡,由於4和 7成為主要的旋律骨幹音,也就使傳統的音律與外來的十二平均律更見不協調。君的「變律」說,只是在下述的情況下才吻合:在粵曲「正綫」、「反綫」時用十二平均律,奏「乙反調」時卻用傳統的粵曲七聲音階的律制,出現4和 7。

 

  想深一層,「變律」倒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讓中與西、傳統與現代結合,作曲人可以在一般段落使用十二平均律,以利於使用和聲配器等現代而西洋的音樂表現手法,更可以用大樂隊奏之,但也可以使用一些對比段落(甚至只是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律」對比,正如有些聲樂作品,甲乙對唱,二人所用的調性都不同),在這段落裡,「變」其「律」,僅以胡琴、三弦等兩三件易於「變律」的樂器奏傳統「乙反調」風味的曲調……這相信是可行而有趣的嘗試。

 

  在流行曲領域裡,也未嘗不可以如此,而且對置起來就更會靈活得多了。

 

 

 

 

 

 

  

阅读(2213)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執黑執白何困惑

下一篇:舒巷城的舊詩詞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