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10-30 09:54:53
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面對同一個麵包,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它平均地分給所有人,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製造一個更大的麵包。
類似這些據說是反映各國人性格行為的小故事,還有很多,雖然所反映的未必絕對,有時也頗叫人會心。像上面那一個小故事,我就深有感觸。
先後在幾間報館雜誌社做過事,每月電影公司或唱片公司通過報館報社送東西給讀者,都見到同一現象:
東西未開始送給讀者,在內部已經派送過半。好像有一次,唱片公司通過某雜誌給讀者送十張由巨星親筆簽名的大碟,贈品才拿回雜誌社,職員已走來搶……
「嗱,我話咗我一定要一張『架』!」
「我妹妹好喜歡聽巨星的歌,好迷佢,求求你畀張我。」
「佢地都可以要,我要一隻都不過份罷!」
這樣,十張唱片就沒有了三張,大嚷:「這全是送給讀者的!」也沒有用。還不要高興得太早,背後又有個職員,害害臊臊的,站在那裡欲言又止,「你又要,是不!」她點頭,於是七減一得六,十張唱片就此沒了四張。
翌期的揭曉名單上,弄了四個假名字!
我不知在外國是不是這樣的,但在香港這個華人為主的社會,就的確要先滿足了「自己人」,剩下的才是外人的,而這些小動作總讓我想到:原則只在大事,小事貪貪走走後門毋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