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8-19 08:36:37
我國傳統的五聲都有專用的名字:宮、商、角、徵、羽。不過,為何要用這五個字來命名?筆者在這方面卻是孤陋寡聞,沒有仔細探究。
近日再讀洛地先生在《中國音樂(季刊)》2006年第2期裡發表的學術研究大文「六律名義──『商─曾』六律(這裡「六律」是六律六呂的統稱)考說」,卻對「商」音的含義頗感興趣。
洛地先生這篇文字,對筆者而言,是太嚴肅太學術了,只能囫圇吞棗的讀個大概,這裡也只就筆者有興趣的段落隨意截取原文,但願不至有損人們對原文的印象。
洛先生在文章裡說,五音之中,其他四個都有別名,唯是「商」音其名不移:
其實,話要倒過來說才是順的:因其為「大族」之音,乃名之為「商(音)」。商,乃「大族」之族名,又是國名,又是朝代名;用於樂,為(六律首律之名)律名、(五音首音之)音名,樂調名(直到後世尚有『清商』調、『側商』調等),又是(商)這個朝代的「樂(章)」名(見《子夏問樂》);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是非常值得注意、重視的。
洛地先生還說:「『大族』,商律也,無可置疑……周滅商,承商文化而諱言之,易『大族』而稱『太蔟(簇)』,不成詞語,乃為不可解之律名。即史家所謂『(周)武繼商而變商』者也。」
在他的論文最後的部份,更說到:「商文化實在非常之高,雖然周人及『宗周』們極力殘掠、掩蓋、歪曲之,但是,總歸會有所透露……周人不能不稱商為『大商』,不得不承認『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然而,姬周『八百六十七年』,商文化之被殘掠、湮沒亦甚矣;更兼有一大批又一大批的『宗周』們為周鼓吹,『郁郁乎』、『郁郁乎』,商文化之被誣謬亦久矣。」
讀到這些文字,就想到早前讀《〈易經〉釋夢》時說到周人對商文化的蹂躪,可見,重大的歷史事件與進程,絕對不會被完全粉飾塗抹的,總會有蛛絲馬跡讓後世人悟出真相。而「宮商角徵羽」的「商」竟與商代有如此密切的關係,真是份外有趣,而周人竟不敢把這個音名改換別的文字,也很耐人尋味。不過,在商代,「大族」為六律之首,周代之後,六律卻不再以「大族」為首,相信這裡也不無貶抑商文化的用意。
看了這些,也不禁想多了解一下殷商的文化與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