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8-09 08:03:48
在《全唐詩話》裡,轉引了《獨異記》中所記載的陳子昂故事:
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顧左右輦千緍市之,眾驚問,答曰:「余善此樂。」皆曰:「可得聞乎?」「明日可集宣和里。」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於前。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土,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一日之內,聲華溢都。時武攸宜為建安王,辟為書記。
這段記載,真偽難辨,不過至少反映出,古代文人要懷才得遇,有時也不得不用些非常手段,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傳媒的時代,文人要宣傳自己,只好自己製造哄動事件,再借機把作品向社會散發。
陳子昂尚算是公開行動,光明正大。更多的例子是走後門,找高官名人幫忙。比方說,在考試之前,先把自己的詩、傳奇小說送給某位名人,要是得到他的賞識,他就可以為你廣為宣傳,提高你的知名度。有的名人更是任主考官的,閱卷時更可以手下高抬了。朱慶餘寫給張籍的一首七絕《閨意獻張水部》,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最後兩句詩,便暗示未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否讓人認可,符不符合時下主文柄者的要求。《全唐詩話》也有記載:「慶餘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朱慶餘新舊篇二十六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遂登科」朱寫了上面那首詩,張籍也酬答了一首,「由是朱之詩句,流於海內矣。」
古代文人,有時也實在不能不做這等有損清高之事,即使大詩人如李白、杜甫,都不能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