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8-03 09:45:32
在拙著的《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裡,談到蕭芳芳在六十年代所灌的粵語電影歌曲唱片時,引錄了蘇翁在《香港商報》上所發表的一篇文章:
……直至王風拍《千面女煞星》,請我為芳芳寫幾首插曲,我就選用當時流行的歐西歌曲《Shakin’All Over》的調子,因為便利配詞,尾句就選用了「郁親手就聽打」。戲未上映,唱片先上,「郁親手就聽打」唱得街知巷聞,芳芳首次以壓倒性的銷數勝出,而這一首插曲,也成了這一齣電影賣座的因素之一……
對這段文字,筆者曾加按語:「現在的粵語片年表中,找不到這樣的片名,只找到一個近似的《玉面女煞星》,首映日期是
昨天,登進「Muzikland樂多日誌」一看,看到「蕭芳芳.夜總會之歌」一文,所張貼的唱片封面,標題卻是《玉面女殺星》,我想,這才是最正確的影片名字吧。
可見,有時即使當事人,也未必能正確的回憶舊日的資訊,尤其是有關名字或日子的。不過,我也覺得當年能為蘇翁在《香港商報》找得一個專欄,實在很有意思,因為任憑用多少時間去訪問他,所得的都及不上讓他自己在一個專欄上信筆寫的那樣詳盡豐富,縱然那時報紙的主事人頗懷疑他寫的東西有沒有人看。
也是從「Muzikland樂多日誌」才知道,《郁親手就聽打》並非正確歌名,只是大家都只知有這樣一句歌詞,權以之作歌名罷了,而正確歌名是《夜總會之歌》。歷史是個十萬塊的拼圖,而這些小塊都散落了,這絕不可能由一個人獨力去把它重新拼好,有些人比較努力,可能找回二、三萬塊,拼出一個大體的輪廓,但剩餘的小塊,卻會在其他人的手上,要是不協力,這個拼圖就永遠只能是那缺失的模樣了。
回想小時候,多次看過《玉面女殺星》的預告片,所以「郁親手就聽殃」、「郁親手就聽打」的歌聲以至電影畫面都深印腦海,可就是無緣看整部電影。
《夜總會之歌》雖不是甚麼出色的作品,但它代表了蕭芳芳的唱片第一次比陳寶珠的暢銷,而且數十年後,人們還是記得有「郁親手就聽打」這句歌詞,這是它不可磨滅的時代意義!
以下文字轉貼自「Muzikland樂多日誌」
夜總會之歌: 原曲為Shaking All Over ﹐由Johnny Kidd & The Pirates主唱。
(F. Health曲﹐蘇翁詞)
(女) 歌聲鼓聲歡欣舞若狂 瘋瘋顛顛打手四面望
兩對眼核放光 推推踢踢似頭野狼
歌舞玩弄惡黨 郁親手就聽殃
(男) 想捉蝙蝠休想說夢話 幾許奸魔失手智勇下
(女) 小子氣燄太差 應該懲戒受捉拿
歌舞戲弄惡黨 郁親手就聽殃
歌聲鼓聲歡欣舞若狂 瘋瘋顛顛打手四面望
兩對眼核放光 推推踢踢似頭野狼
歌舞玩弄惡黨 郁親手就聽殃
(男) 想捉蝙蝠休想說夢話 幾許奸魔失手智勇下
(女) 蝙蝠千面化裝 今番戲弄野狼
休要作反 郁親手就聽打
郁親手就聽打 郁親手就聽打
**********
Shakin’ All Over ﹕原唱為Johnny Kidd & The Pirates﹐是1960年英國冠軍歌曲﹐ Frederick Heath乃是他的筆名﹐他一生歌途短暫﹐此乃他最成功的歌曲﹐ 1966年不幸死於車禍。1965年美國有Chad Allen & The Guess Who翻唱﹐攀上Billboard單曲榜第2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