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5-07 07:19:06
對於很多未曾深入些了解音樂的朋友而言,音樂創作──即使這只是指旋律創作──乃是神秘莫測的東西。
但它其實也可以是挺簡單挺好玩的事情。比方說,讓我們來唱唱下面幾個音:
2 2 1 1 6 (紅色的音符是高音,下同)
嗯!這就是老歌《酒干倘賣無》開始的幾個音吧。可是,從這幾個音,你還可以想起別的歌調來嗎?新的老的都想不起了罷!
可見,22116 雖是簡簡單單五個音,竟是從沒有人安排它做為一首歌曲的開端,《酒》曲之前沒有,之後相信作曲人都不想有吧。再者,你也許已忘了或不清楚,22116 這五個音乃是叫賣聲「酒干倘賣無」的模擬!
《酒干倘賣無》開始的一段是這樣唱的:
這一小段了我們的感覺是把同一句型的音調不斷降低高度來唱。就像數學上遞減的等差級數序列。在旋律創作上的術語,則稱這種手法為「模進」。把這一小段寫成如下的模樣,相信大家能更清晰看到它的規律和整齊美:
「模進」是旋律創作中十分常用的手法,尤其是流行曲,很難找到一首流行曲旋律是沒有使用「模進」手法的。剛剛所舉的《酒干倘賣無》的一小段,就是成功使用連續「模進」的好例子。當然,也可能有人認為這種作法是「躲懶」、「欠缺心思」、「機械化」。
客觀點看,《酒干倘賣無》這一小段連續向下方模進,還是富於效果的,它讓我們像是正在墮進無底深潭,感情是極苦澀的。
其實,《酒干倘賣無》整首歌曲旋律的寫法都是簡明有力的,它接下來的旋律是:
如果之前那一小段是A段,現在這四句不妨稱為B段,這B段使用的仍是「模進」手法,它把
這個句型連續向上模進。
要是拿A段來對照,會發現這個B段還用了旋律創作上另一必用的手法──對比:A段是連續向下模進,B段是連續向上模進,一下一上,就是很鮮明的對比。而兩段的節奏形態是另一鮮明對比。此外,A段所用的音,最高是2,最低是2,但B段所用的音,最低是1,最高音是3,這是另一比較隱藏的對比!
還要指出,這兩小段,其實還有一重「鏡像」關係,只是,那個「鏡像」已給作曲人添上許多變化,不易認出。現在且做個還原:
讀者請注意,上述譜例裡的變化二,最後一小節不是變作下面譜例的a),卻是變作下面譜例的b)的模樣,
這可說是作曲人的匠心所在,變作a)的模樣就不免過於機械和公式,而變作b)的模樣,讓3音出現,不但加強了與A段的對比,也使歌曲的高潮初現。
《酒干倘賣無》還有一段激情而很搖滾的快板:
這八小節的快板,前四小節和後四小節也是帶有鏡像關係的,將之簡化並寫成如下面的譜例(不過,要是作曲人直接使用這個簡化式樣,就味同嚼蠟,現在我們聽蘇芮唱的版本,是為了求變化而調整成的),其鏡像關係就很清楚了:
從這個樣式中,我們更容易看出,這快板段落也使用了「模進」手法。其實,這個快板段落也是從A段變化出來的:
看罷以上的分析,可總結一句:《酒干倘賣無》是由模擬叫賣聲的 22116 五個簡單的音,用洗練的創作手法演變出來的,真有些兒像玩魔法。不過另一方面這些創作手法看來也有數學味兒。這感覺肯定是沒有錯的,因為音樂有「流動的建築」之喻,既是建築,就涉及幾何概念,是幾何就涉及數學。
綜觀旋律創作的方法,不外三大類:重覆、模進、對比,《酒干倘賣無》都用上了(這曲調樂句間很少重覆,卻是樂段有重覆)。這三大類手法,對比可與數學上的對偶原則相比擬,而「重覆」和「模進」,則可與數學上的幾何變換找到對應。下圖就展示了幾種幾何變換:
一 位移變換(包括0距離位移)圖中原像與A的關係。
二 旋轉變換圖中原像與B的關係。
三 反射變換(鏡像和倒影都屬反射變換)
圖中原像與C是鏡像關係,與D是倒影關係。
四 伸縮變換圖中原像與E的關係。
旋律創作的基本手法跟幾何變換可作如下的不太嚴格的對應:
位移變換──嚴格重覆(0距離位移)
嚴格模進
旋轉變換──自由模進
反射變換──反向模進
伸縮變換──擴充重覆
縮短重覆
不過,二者雖可相比擬,但音樂可不能像幾何圖案那樣齊整劃一,它畢竟是反映人的感情的,由人創作出來的,要有靈氣。上面所分析的《酒干倘賣無》,就可以見到當中不乏靈動之處。
關於《酒干倘賣無》,有一點不應遺忘的是,它是以純五聲音階寫成的,而居然也能在中國味裡滲進重重的搖滾元素,可說是這首旋律的一大奇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