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4-19 00:09:20
近日就想到一點,而這一點也沒法簡而言之,只好另寫這篇短文來談談。筆者想到的是:黑白棋有「不下之下」的理想着法,圍棋沒有所謂「不下之下」。
何謂「不下之下」?
坦白說,這是從「不射之射」借用過來的。
中國哲學有時玄之又玄,但經武俠小說家借用,又好像讓更多人忽地明白箇中真義,比方說古龍小說裡的武俠高手,不就常常說甚麼「手中無環,心中有環」、「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之類的玄語,卻看得讀者津津有味,仿佛從中已領悟出一點點中國哲學。
「不射之射」是《列子》裡的寓言,內容平實,旨在道出,善射者能上闚青天,下潛黃泉而神色自若,從容彎弓射箭,謂之「不射之射」,不過,後來的動畫卻把故事變成神話,以虛無的弓與箭射下飛鳥來表現「不射之射」,倒有點走火入魔。
那麼黑白棋裡的「不下之下」是甚麼一回事呢?
這個,讀者必須先要知道一點,那是黑白棋高手都很明白的:在開局的後半階段至中局階段,要是乙方禮讓甲方棋手連下兩三手棋,那對甲方來說,屬壞事的情況比屬好事的情況要多!原因是:下兩手棋吃的棋子肯定比下一手棋的多,下三手棋吃的棋子又肯定比下兩手棋吃的多,而在這些階段吃子愈多,往往意味活動空間(能力)變得愈少,也就是愈來愈陷於被動。這是黑白棋深具魅力之處。
所以,黑白棋高手在這些對局階段,都努力尋求或締造「下了棋子卻像沒有下出一着棋」的好棋步,逼使對手像是要連下兩手棋。
很玄妙吧?是的,這就是「不下之下」。老外黑白棋手稱這樣的好棋步為「quiet move」,中文現在一般稱作「凝聚手」,兩個術語側重的「棋意」有點不同,但最終仍是追求上面所描述的「不下之下」。
在圍棋裡,肯定沒有這種「不下之下」的追求,因為,要是對局中,高手乙讓高手甲連下兩、三手棋,甲肯定會大大得利,而不利之處絕無。
同是天圓地方,一人執黑,一人執白,與《易》多多少少就總有相通之處!當然,這「不下之下」更多的像是老子的哲學,如《老子》七十六章云:「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七十八章云:「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兵家有所謂欲取先予、欲擒先縱;太極拳擅以柔制剛、借力打力、後發先至,練拳時不發一絲勁,卻能從極柔軟而得極剛強。都是同類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