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4-08 08:37:34
……動詞西化的危機有兩端:一是單純動詞分解為「弱動詞+抽象名詞」的合動詞…不說「一架客機失事,死了九十八人」,卻說「一架客機失事,造成九十八人死亡」,實在是迂迴作態。
另一端是採用被動語氣。凡是及物動詞,莫不發於施者而及於受者。所以用及物動詞敘述一件事,不出下列三種方式:
(一)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二)新大陸被哥倫布發現了。
(三)新大陸被發現了。
…這三種句子在英文裡都很普遍,但在中文裡卻以第一種最常見,第二、第三種就少得多。第三種在中文裡常變成主動語氣,例如「糖都吃光了」,「戲看完了」,「稿寫了一半」,「錢已經用了」。
目前西化的趨勢,是在原來可以主動語氣的場合改用被動語氣。請看下列的例句:
(一)我不會被你這句話嚇倒。
(二)他被懷疑偷東西。
(三)他這意見不被人們接受。
(四)他被升為營長。
(五)他不被准許入學。
這些話都失之生硬,違反了中文的生態(還要記著,「被」在中文裡含不幸的意思,不可不慎)。其實,我們儘可還原為主動語氣如下:
(一)你這句話嚇不倒我。
(二)他有偷東西的嫌疑。
(三)他這意見大家都不接受。
(四)他獲升為營長。
(五)他未獲准入學。
同樣,「他被選為會長」不如「他當選為會長」。「他被指出許多錯誤」不如「有人指出他許多錯誤」。「他常被詢及該案的真象」也不如「常有人問起該案的真象」。
目前中文的致動語氣有兩個毛病。一個是用生硬的被動語氣來取代自然的主動語氣。另一個是千篇一律只會用「被」字,似乎因為它發音近於英文的 by ,卻不解從「受難」到「遇害」,從「挨打」到「遭殃」,從「經人指點」到「為世所重」,可用的字還有許多,不必套一個公式。
……中文發展了幾千年,從清通到高妙,自有千錘百煉的一套常態。誰要是不知常態為何物而貿然自詡為求變,其結果也許只是獻拙,而非生巧,變化之妙,要有常態襯托才顯得出來。一旦常態不存,餘下的只是亂,不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