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912712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6-04-04 07:40:24

  下面轉錄的長文,是何偉傑先生多年前在《信報》發表的文章。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認識「性」的妥善用法。其實當年這篇文章發表時,「性」的泛濫遠不及今天的厲害。今天的漢語裡,觸目皆是甚麼「一次性」、「可讀性」、「可觀性」、「可聽性」、「嚴重性」、「挑戰性」、「認受性」…我們何以會到了這樣無「性」不行的地步,這些「性」都有其「必要」嗎?

  筆者就常向學生說,每當用到諸如「性」、「化」、「度」等後綴詞素,最好立刻想想是否必須這樣寫,沒有更好的中文語詞來表達了嗎?要是常常這樣想想,中文水平肯定大有改善。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孟子.告子上》

 

 

一 就例論例

 

  《性的泛濫》討論漢族語文(簡稱「漢語」)中含有「性」這個字的詞語的使用方法,旁及當代漢語的趨向、外來語文的影響、劣譯庸譯的污染、抽象名詞的適用範圍以至描述與規範語言觀的分野等,並依據實例的評析,指出無節制地使用「性」字作為後綴詞素生造詞語在今天已形成不良風氣,其實質是文化的挫折或倒退。蕪文就例論例,但求說明當今語病所在,若有「昌犯」,誠屬無意。

 

 

二 性的字義

 

  「性」這個漢字歷史久遠,春秋戰國的典籍如《左傳》、《論語》之中已用過它。

 

  「性」字的基本意思是「本質」或「特點」,用在不同的物質上,帶有不同的含義。

 

  有生命物質方面,「性」首先是指「性情」、「氣質」、「稟賦」、「脾氣」之類,如「任性」、「火性」、「個性」、「耐性」、「獸性」;其次指「態度」、「感情」、「傾向」之類,如「惰性」、「黨性」、「依賴性」、「紀律性」、「冒險性」;再者指「生殖」、「情慾」,如「性器」、「性事」、「性趣」。

 

  在其他物質方面,「性」字也有不同的含義,首先是指「質地」、「成分」、「效用」、「性能」之類,如「藥性」、「碱性」、「油性」、「展性」、「毒性」、「彈性」;其次指「範圍」、「方式」、「程度」之類,如「綜合性」、「歷史性」、「群眾性」、「毀滅性」、「全國性」。

 

  「性」字用在不同的專科,字義則更有細微的分別。例如,在語法學,「性」字表示「陽」、「陰」、「中」這樣的性別;在生理學,它表示「生命」、「生機」、「生殖」、「生理類別」之類的意思;在儒學,它可以表示「人性」、「天理」;在佛學,它指「事物內在的和不可改變的特質」,等等。

 

 

三 語法功能

 

  「性」字可以作為單音詞獨立使用,也可以與其他漢字結合成別的詞語發揮作用。本文一開始就說《論語》一書已使用「性」這個漢字,此處我們就引《論語.陽貨》的一個句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是「性」字作為單音詞使用的例子:「性相近也」裡面的「性」字是名詞,楊伯峻解為「性情」。在「性慾」一詞裡,「性」字則是形容詞。《辭彙》解作「男女間的」和「肉(體的)」。「性」字作為一個詞,也可以與其他詞結合,形成別的詞語,「人性」、「母性」、「個性」都是例詞,在這些雙音詞中,「性」字本身是名詞,跟另一個名詞結合,組成新名詞。

 

  如果「性」作為一個字,以詞素姿態出現,來與其他漢字結合,組成雙音節或者多音節的詞語,情形就有所不同。這時候「性」字可稱為「後綴詞素」,也叫「後置成分」、「虛化成分」或「詞尾」。這樣形成的雙音或多音節也有名詞和形容詞,分述如下。

 

  第一,名詞。它們都是抽象名詞,這些名詞的詞尾是一個「性」字,「性」的前面有的時候是名詞,如「科學性」、「時間性」、「階級性」,有的時候是動詞或形容詞,如「共性」、「彈性」、「自覺性」、「放射性」。

 

  第二,形容詞。它們名叫「非謂語形容詞」,就是說它們不能做謂語,也不能加個「不」字來表示否定,一般只作名詞或名詞短語的修飾成分,其後可加上「的」字。從結構來講,這些形容詞的詞尾也是一個「性」字,「性」的前頭有的時候是名詞,如「歷史性」、「動物性」,有的時候是動詞,如「掠奪性」、「啟發性」,有的時候是形容詞,如「綜合性」、「硬性」等等。

 

 

四 濫而不察

 

  當代漢語的特點之一,是因受外來文化衝擊而發生劇烈變化;各科翻譯激增、外國科技湧入、民眾求變求新,不斷促進這變化日益廣泛。變化是事實,洋派的看法是無所謂好壞,其實變化有好的也有壞的。壞的例子,是普通人語文水準在若干方面明顯下降,以中國大陸為最,港台也有,星馬歐美的華界也未可倖免。語文水平低降少有人詬病的一點,是「性的泛濫」。「性的泛濫」的意思是「性」字被亂用的情況很普遍,也太嚴重了;所以值得指出,希望大家正視它,設法阻止這壞現象長存或惡化下去。如果有可能,更要合力將它扭轉過來。

 

  上文提過,「性」字作為單音詞,或者與其他漢字組成的雙音詞以及多音詞的情形古已有之。但是,以「性」字作為後綴詞素的情形,近代有加無已,終於在當代達到濫而不察的地步。

 

  現代人越來越喜歡「家」、「者」、「度」、「員」、「化」、「性」這些後綴詞素,把它們當作克服翻譯困難,傳意障礙的簡便方法來用。王力先生在一九五五年出版的《中國語法理論》一書中,把這些後綴詞素稱為「新興記號」。於是,「家」字用來翻譯英文的-or-er-eer-ist-ian-man-ary之類,譬如 watcher 譯為「觀察家」、 semanticist 譯為「詞義學家」、 visionary 譯為「空想家」,等等。

 

  「者」、「員」也用來翻譯-or-er-ary-eer-ant-ist,之類的後綴,譬如用「神學家」或「神學者」譯 theololgian ,「帶菌者」或「帶毒者」譯 carrier ,「郵遞員」譯 mailman postman 等等。

 

  「化」字用來翻譯英文的-ise-en-fy等,譬如 nationalize nationalise 譯為「國有化」或「公有化」、「民族化」或「國家化」, electrify 譯為「電器化」, soften 譯為「軟化」, sharpen 譯為「尖銳化」,等等。

 

  「性」字,則用來譯-ty-ness-ence-ance-ia-ency-ism-y-tion-ity等,譬如 community 譯為「一致性」、 recessiveness 譯為「隱性」、 continuance 譯為「連續性」、 limitation 譯為「局限性」、 barbarity 譯為「獸性」、 antagonism 譯為「對抗性」、 intertia 譯為「惰性」,等等。

 

  四、五十年代漢語劣性西化的情況,遠不如今天嚴重,但已頗為礙眼。漢語西化,最初多稱為歐化,後來考慮到美文即美國英文的影響,漸改作西化。其實,早期漢語西化,日語日文的影響是主因之一,所以,說「西化」也不如「外化」,不過,日本在經濟上已歸入西方陣營,此處姑且從眾。王力在《中國語法理論》裡面,曾批評劣性西化,並舉例斥責「相習成風」之弊。該書下冊第三零二頁有這樣的話:

 

  「……『着』字本是表示進行貌的。在現代歐化的文章裡,往往有些濫用『着』的地方。只要是一個動詞,就可以隨着作者行文的便利而加上一個『着』字,不問其是否進行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是南方人不很了解國語『着』字的用途。後來相習成風,連北方人也有這樣做的了。」

 

 

 

 

 

 

 

 

 

 

  

阅读(3809) | 评论(14)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