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3-31 08:37:35
讀蘇東坡的短篇小品,雖只寥寥數語,卻饒具興味(所以偶想,要是他寫博誌,點擊率肯定每天都上萬),像下列一小段短文:
石塔別東坡。
余云:「經過草草,恨不一見石塔。」
塔起立云:「這個是磚浮圖耶?」
余云:「有縫塔。」
塔云:「若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
余首肯之。
這短文,全用人與石塔對話,仿如寓言,但語意跳躍,不大好懂,然而每讀至「若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總覺是句深刻的警句。
東坡所別的石塔,即揚州的惠昭寺。唐代時,王播隨父親流落揚州,父死,他寄食於惠昭寺,終日無所事事,唯聽到鐘聲即上堂吃飯。日久,寺裡的僧人都討厭他,一次,飯後才去撞鐘,使王播撲了一次空,沒吃着飯。這就是「飯後鐘」的典出之處。後來,王播做了官,重遊這個寺,在壁上寫詩洩憤。
蘇東坡對王播此人,只記人家一點壞處,忘記人家許多好處的行為本質,深為不滿,曾專寫了一首《石塔寺》的詩論及此事。上面那短文裡,「螻蟻」相信亦是指那些以新顯傲故交如王播之流。
然而,既是「若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相信亦不應為這樣的小人介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