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3-25 08:17:08
毛澤東的詞,不少都是想像奇美,氣度恢宏的,也因此,說到毛詞,盛讚者極多,而當中往往作不適當的比較。
當年柳亞子就是典型,他和毛澤東的詞道: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穠情着意雕。
現在大陸許多人談毛澤東的詞,常常跟柳亞子同一類型看法,但這種比較恐怕是有失偏頗的,甚至是沒有甚麼積極意義的。
文學作品是作家內心世界的如實反映,若明明是失意悲觀卻硬充開懷樂觀,那只是虛情矯飾,古代文人命途多乖舛,換句話說都是失意文人,當中曠達如蘇東坡的自然不錯,但要沉鬱起來,也絕不該用今人的條件、見識來苛求。
比起上述那些失意文人,毛澤東就是「得意文人」了,以得意文人的作品來稱量失意文人的作品,又怎會不是前者大勝狂勝!
然而得意文人也有得意文人的局限吧?至少他不曾寫過十年浩劫的實況……當然,這倒是對得意文人的苛求!
以詞論詞,且以一闋《沁園春》結束這篇文字:
千古詞人,開國雄才,屈指幾何?
問其年遺裔,孰因出仕?
稼軒青兕,寧不揮戈?
傷心處,讓真情流露,自是悲歌。
毛詞意境嵯峨,確自有蒼生逢不多!
仗豪情詠《雪》,倏搖大地;
睿思《讀史》,驚瀉長河。
得意文人,江山眼底,十載牛棚曾寫麼?
休相比,盼誰持允論,一脫前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