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22-07-04 21:54:46
「跌得好睇」!
這是《反斗奇兵》第一集內巴斯光年的名言。
粵語歌先詞後曲這種作法,於譜曲人來說很多時也是盡量「跌得好睇」而已。
為甚麼這樣比喻呢?
……
概括一下,
一般文本「無粵律」,
至少有兩項徵象:①文本內的粵語韻律雜亂無章、②文本內相鄰字音跳進處過多。
這兩項徵象,絕對會降低譜出優美流行曲調(要求盡可能一字一音)的成功率。
只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朋友並不多,甚至專業人士都只是一味話成功率低,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如果,想譜出優美流行曲調就像是想飛起來,
遇上這樣的「無粵律」文本,其實是沒法飛起來的,頂多是跌得好睇,
更要注意的是,即使要跌得好睇,所要譜的「無粵律」文本也宜短不宜長,
長了,就是「跌」的時間也長了,這樣不僅想跌得好睇都難,甚至會跌到重傷!
還有一種情況很常見,譜出來的主旋律本身是乾澀的,但勝在有良好的背景音樂襯底及補救,聽來亦覺可賞,而這情況實在亦是入於跌得好睇。
……
再多問一句:為甚麼飛不起來?為甚麼只能跌得好睇?
這是因為「身體結構」的問題啊!
人而想飛卻沒有鳥類的那種身體結構,怎飛得起?
事實上,也必須有那種身體結構,才能有風可乘,乘風飛起!
這自然是一種比喻,文本自身如果欠缺「有粵律」的結構,那麼作曲家無論怎樣千方百計地努力,卻因為「無風可乘」,於是總是吃力不討好,甚至勞而無功!
……
以往,人們根本沒有深入思索過文本自身有無「粵律」的問題,
不過還是採用先詞後曲方式創作了很多頗知名的粵語歌。
舊日這些知名的先詞後曲作品,
若檢視其「身體結構」,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屬「無粵律」的,
但卻有一項共同的特徵:短!!
作曲家譜起曲來,無疑是飛不起的,卻較能做到「跌得好睇」。
……
按:上面文字只是拙文「可以不止「跌得好睇」?────粵語歌先詞後曲創作之思索」之摘錄,並非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