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5894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8-03-02 09:38:42


 

  本月中就是戊戌年的大年初一,在此恭祝讀者們萬事勝意!為此,本欄本期特別選了一首很有節日氣氛的粵樂──呂文成作曲的《萬紫千紅》來賞析。

 

  《萬紫千紅》曾不止一次改編成粵語流行曲,比如1970年尹飛燕為風行唱片公司灌錄粵語流行曲大碟,其中有一首《鶯歌燕舞喜迎春》,就是調寄《萬紫千紅》的。歌詞是這樣開始唱的:「聽,妙歌輕送,鶯燕互唱情韻綠柳中,紅,鬥妍鬥麗百花放白與紅……」更早的時候,在1966年,鑽石唱片公司為呂文成的女兒呂紅灌的一張粵語歌專輯,亦曾拿《萬紫千紅》填詞來演唱,歌名仍叫《萬紫千紅》,由高國華填詞,歌詞的開始部份是這樣的:「看,綠柳飄飄,千縷萬縷柔軟曳舞腰,瞧,那蘭桂盛放香滿度隔橋……」

 

  查呂文成這首譜子,看來是戰後才發表的。鄭偉滔編著的《粵樂遺風──老唱片資料彙編》,《萬紫千紅》一曲只有一項紀錄,那是和聲歌林唱片公司第三十二期七十八轉唱片的出品,出版於1948年。也許因為是較晚近的粵樂作品,樂曲之中有不少陪襯的副旋律,有異於早期傾向樂手們一同齊奏的粵樂主流。不過,本篇賞析文字,仍會把賞析的焦點放在主旋律上。

 

  如本文所附的旋律分析圖,筆者嘗試把《萬紫千紅》的譜子斷分成十一個樂句或片段,以便賞析。

 

  從這十一個片段看來,最後一個音是「徵」音的有七個,最後一個音是「宮」音的有兩個,最後一個音是「商」音的也有兩個。很明顯,樂曲是傾向以「徵」音為音主,而「徵」音的上方支持音是「商」音,下方支持音是「宮」音,恰好「商」音和「宮」音都有各有兩回作煞聲,並且不見有以其他音作煞聲。這一點亦顯示本曲的音主是「徵」音。此外,兩個「宮」煞聲處在第三第四行,兩個「商」煞聲處在第八第九行,看來還十分對稱呢!

 

  「徵」音既是《萬紫千紅》的音主,樂曲從這個「徵」音開始,是很自然的作法。第一行是窄幅徘徊,音域只有四度,「徵」音起,「徵」音收,而兩個「徵」音都有三拍長,既舒展也悠長。

 

倒裝回文連珠兼用

  第二行以頂真音主「徵」音開始,連續八個短音接回音主「徵」音,加上其中有四度跳音,頗富動感。美妙的是,這行樂句:「六反工反上反工反六」是個大回文音群,其中「反工反」在很短距離內重出,形成連珠效果,難怪旋律線條聽來如此漂亮。

 

  接着,第三行改從「宮」音起音,然後又連續八個短音接回「宮」音,動感依然。有趣的是,第三行的八個短音,相對於第二行的那八個短音,是倒裝關係。細說之,第二行八個短音,先是「六反工反」,繼而是「上反工反」;第三行八個短音,倒過來是「上反工反」先出現,然後才是「六反工反」。這種文學修辭中所謂的「倒裝法」,在音樂旋律創作上是較少見的,現在居然在本曲之中見到,實在難得。也由於使用了這個「倒裝法」,音調上有種回環往復的妙美。

 

兩用圍繞中心音法

  除了「倒裝法」,《萬紫千紅》還用了另一種技法:圍繞中心音,那種上下纏繞,使旋律線蜿蜒曲折,又別是一份柔媚。這圍繞中心音之法,先是施於第四第五行,其後的第九第十行也有使用。但第四第五行圍繞的中心音是「宮」音──「徵」音的下方支持音,第九第十行圍繞的中心音是「商」音──「徵」音的上方支持音。感覺上,圍繞中心音每易帶有中心音的調式色彩,因而也增添了好些調性上的色彩。不過,這兩次圍繞中心音,最後總能自然地回歸到音主:「徵」音上來,真是巧妙。

 

  說到第四第五行,在音域上是擴展到全曲的最低音處,但由於旋律動感強,一點都沒有沉重感,只覺暢快悠揚。

 

  樂曲發展至第六行,以音群「尺六五六」作連珠,但兩顆「珠」的節拍並不相同,這可說是使用「連珠」的一種上上之法:再現之中又滿是變化!聽來總是新鮮感不斷。說來,這第六行的第二顆「珠」所用的切分節拍,在本曲之中也屬初次見到,自是更覺新鮮。

 

  第七行可視為另一段的開始。那短短的兩小節,像是第一行樂句的壓縮與變形,這樣不但句幅短了,音域也收窄了,第一行尚有四度,這第七行卻只有(大)三度!這些收縮,相信是有助於導引出更饒動感的樂句。事實上,到了第八行,如果是器樂曲,是會出現十六分音符,那真是更活潑更雀躍。不過,那些音樂材料乃是第六行的變形,是再現之中卻面貌一新,使聽者印象更深,而筆墨卻是經濟的。這第八行還巧妙地使煞聲落在「商」音上,手法高明。

 

音域總不似僅九度

  如前所述,第九第十行都用了圍繞中心音之法,可是其中還兼用了別的技巧,比方第九行也兼用了連珠之法,而且同樣是再現之中又滿是變化!值得細細體會、借鑑。第十行與第五行有「合尾」之關係,呼應感不弱,然後,那第十一行我們又見到仍是第六行之變形,只是形態又有新的變化。總而言之,從「尺六五六」這個四音音群,先後衍生成第六行、第八行及最後的第十一行的樂句,而形貌各異,可謂匠心獨運。

 

  回顧全曲,音域只有九度,卻尺幅千里,感覺上絕對不似只有九度音域!但上文提到的兩個歌唱版本,似嫌音域不寬,把「尺六五六」這音群降低八度來唱。

 

 

按:本文原刊於2018年二月號《戲曲之旅》(第190期)「小曲微觀」專欄

阅读(115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